《居厚不果行次韵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2 12:18:52

物色来林下,安排起海滨。

居然蒙锦阱,幸未驾蒲轮。

非我瑕疵女,云谁毁誉臣。

只愁从此去,未易致虞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物色来林下,安排起海滨。
居然蒙锦阱,幸未驾蒲轮。
非我瑕疵女,云谁毁誉臣。
只愁从此去,未易致虞人。

白话文翻译:

物色在林间而来,安排在海边。
居然被锦缎所遮盖,幸好没有乘坐蒲草做的船。
并不是我有瑕疵的女子,那么谁又会毁谤我呢?
只担忧从今往后离去,难以找到知心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物色:选择事物,这里指选择环境或对象。
  • 锦阱:锦缎制成的陷阱,隐喻华丽的困境。
  • 蒲轮:蒲草制成的船,古代常用的舟船。
  • 瑕疵女:指有缺陷的女子,形容某人的名声或形象被贬低。
  • 虞人:知心朋友,能理解自己的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锦阱”,可以理解为光鲜外表下的陷阱,反映了对表象和内在的思考。
  • “蒲轮”象征简单和朴素,与“锦阱”形成对比,暗示作者对复杂事物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早年饱读诗书,风格多变,尤其以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结合著称。

创作背景: 《居厚不果行次韵二首》是刘克庄在遭遇政治挫折和个人困境时的写作,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在“物色来林下,安排起海滨”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似乎在向往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然而,随着“居然蒙锦阱,幸未驾蒲轮”的展开,诗人意识到华丽的外表下潜藏的陷阱与困境,反映了对人生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以“非我瑕疵女”自问自答,展示了他对外界评价的无奈与不甘。他的情感在“只愁从此去,未易致虞人”中达到高潮,表达了对知心朋友的渴望与失落,增添了一种孤独感和无奈感。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物色来林下:表现出一种寻求与自然和谐的心态。
  2. 安排起海滨:描绘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构想。
  3. 居然蒙锦阱:揭示了表象之下的困境,暗示生活的复杂性。
  4. 幸未驾蒲轮:是对逃避困境的向往与自省。
  5. 非我瑕疵女:表明诗人对外界评价的不屑与反思。
  6. 云谁毁誉臣:发出对他人评价的疑问,表现出孤独感。
  7. 只愁从此去: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
  8. 未易致虞人:渴望知心朋友的难能可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陷阱,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规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赋予环境以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困境的无奈,流露出对知心友人的渴望,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下:象征自然与宁静,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海滨:象征广阔与自由,反映诗人对开阔生活的向往。
  • 锦阱:代表华丽却危险的生活,警示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
  • 蒲轮:象征简单与质朴,反映诗人对复杂生活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锦阱”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环境
    B. 复杂与危险的生活
    C. 友谊的珍贵

  2. 诗人对“虞人”的渴望反映了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知心朋友的渴望
    C. 对名声的关注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与轻松
    B. 孤独与无奈
    C. 激昂与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李白《将进酒》:探讨人生的豪放与豪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刘克庄的《居厚不果行》,两者都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的苦难,而刘克庄则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