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吴县叶绪昌》
时间: 2024-10-16 23:2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都秉节望如山,总宪重来父老欢。
杨绾相唐骄侈格,长孺在汉觐觎寒。
功收治水三旬易,策救饥民十万难。
今日仙輀向琼海,野人酹酒泣江干。
白话文翻译
南都的节令如山般稳重,总宪的到来让父老乡亲欢欣鼓舞。
杨绾与唐朝的骄奢风格相抗衡,长孺在汉朝面前追求寒冷的高贵。
治理水患功劳在三个月内完成,救助十万饥民却是困难重重。
今天的仙车驶向琼海,野人在江边酹酒,泪洒两岸。
注释
- 南都:指南京,即当时的明朝都城。
- 秉节:持节,指持有权力或节制。
- 总宪:指宰相或最高长官。
- 杨绾:指唐朝的杨绾,因其奢侈闻名。
- 长孺:古代官名,特指汉代的长官。
- 觐觎:觐见和觎望,表示对权力的追求。
- 三旬:三个月的时间。
- 策救:策划救助。
- 仙輀:指神仙的车,象征高贵。
- 酹酒:将酒洒在地,表示祭奠或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弼,号刚峰,明代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家,以刚直不阿、敢于直谏闻名。他在任职期间多次因坚持原则而遭到贬谪,但始终不改其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海瑞担任苏州知府期间,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民生困苦的关注,以及他对治理水患和救助饥民的努力与思考。
诗歌鉴赏
海瑞的《苏州府吴县叶绪昌》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诗歌开头以南都的节令和总宪的到来为背景,表达了对政治稳定的期待与民众欢欣鼓舞的情景。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海瑞对国家未来的憧憬,也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敏锐观察。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杨绾与长孺,显示出对比与冲突。杨绾的奢侈与长孺的追求,象征着当时官场中的腐败与奢华,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在治理水患与救助饥民的艰难中,愈发显得有力和悲壮。海瑞在治理水患上取得的成绩与对十万饥民的救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他在政治中的无奈与困境。
最后两句则以仙车和野人酹酒作结,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仙车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而野人泣酒则象征着底层人民的苦难,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使得整首诗在表达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同时,深刻反映了海瑞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都秉节望如山:南都的节令掌控得如山稳固,表达对政治稳定的期待。
- 总宪重来父老欢:宰相的回归让父老乡亲感到欣慰,显示出对领导的期待。
- 杨绾相唐骄侈格:提及唐代的奢侈,暗指当时的腐败现象。
- 长孺在汉觐觎寒:长孺在汉朝追求高贵,暗示对权力的渴望。
- 功收治水三旬易:治理水患的工作在时间上看似简单,实则艰巨。
- 策救饥民十万难:救助十万饥民的难度,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现实。
- 今日仙輀向琼海:理想中的仙车驶向美好的未来。
- 野人酹酒泣江干:底层人民在江边痛苦地酹酒,象征着社会的悲惨现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南都”与“野人”的对比,强化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比喻:将治理水患比作“功收”,使得成就显得更为重要。
- 象征:仙车象征理想,野人象征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南都政权和民生苦难的描绘,表达了海瑞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作为清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都:象征国家的政治中心。
- 总宪:代表权力的象征。
- 杨绾与长孺:象征官场的腐败与奢华。
- 仙輀:理想与希望的象征。
- 野人:代表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南京
- C. 苏州
- D. 上海
-
诗中提到的“杨绾”代表了什么?
- A. 清廉
- B. 奢侈
- C. 勤政
- D. 忍耐
-
诗中“仙輀”象征什么?
- A. 绝望
- B. 理想
- C. 现实
- D. 过往
答案
- B. 南京
- B. 奢侈
- B. 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海瑞的诗在对民生关怀的深度上有所不同。杜甫更多地表现了战乱带来的困苦,而海瑞则集中在治理与救助上。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对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参考资料
- 《海瑞传》 - 传记作品,详细记录了海瑞的生平与事迹。
- 《明代诗歌选》 - 汇编了明代诗人的重要作品,便于对比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