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咏柳絮,用坡公杨花韵》
时间: 2025-01-26 23:3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咏柳絮
作者: 曹贞吉 〔清代〕
千红万紫谁留,频惊暗里韶光坠。
飞来何处,漫天香雪,撩人情思。
才过平桥,又穿小径,柴门深闭。
任蜂须燕嘴,交衔不定,三眠了还三起。
记得鹅黄初撋,等闲间又成虚缀。
晓风乍引,离魂难定,杜鹃声碎。
飘泊无心,轻狂有态,恨抛流水。
愿年年常傍,永丰坊侧,看伊清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柳絮飘飞的情景。诗中用“千红万紫”形容春花的繁盛,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容易消逝。飞舞的柳絮如同漫天的香雪,令人在感叹之余,也勾起了思绪。诗人走过了平桥、穿过小径,深闭的柴门代表着幽静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蜜蜂与燕子的身影交错,似乎在诉说着春的活力与生命的延续。回忆起早春的鹅黄柳芽,在轻松的时光中又化为虚幻的飘渺。晨风吹来,令人难以定神,杜鹃的叫声仿佛在碎裂着宁静。诗人感到无心漂泊,轻狂的情态中带着对流水的惋惜。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年年常伴于此,静静地看着她的清泪。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红万紫:形容花色繁多,色彩鲜艳。
- 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 漫天香雪:形容柳絮如纷飞的雪花,香气四溢。
- 柴门:乡村的木门,象征宁静与隐秘。
- 三眠了还三起:形容反复的梦境或睡眠,暗指不安宁的心情。
典故解析:
- 杜鹃声碎:杜鹃鸟的叫声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哀伤,诗中用以渲染春日的愁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贞吉,清代诗人,以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而闻名。其作品多体现出浓厚的抒情气息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季,正是柳絮飞扬、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借此时节表达对春天美好却稍纵即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
诗歌鉴赏:
曹贞吉的《水龙吟 咏柳絮》是一首典雅而深情的词作,诗中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通过对柳絮的细腻描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千红万紫谁留”,既是对春花盛开的赞美,也暗含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随后的“飞来何处,漫天香雪”,将柳絮比作香雪,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氛围,充满了诗意。
在结构上,诗人采用了较为自由的韵律,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通过描绘小径、平桥和柴门,诗人营造出一个宁静的环境,使得后续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尤其是“任蜂须燕嘴,交衔不定,三眠了还三起”,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命力,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尤其是“愿年年常傍,永丰坊侧,看伊清泪”,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这种情感不仅与春天的美丽相呼应,更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红万紫谁留:春花虽多,但谁能留住美好的时光?
- 频惊暗里韶光坠:在不经意间,时光已悄然流逝。
- 飞来何处,漫天香雪:柳絮如同飘飞的香雪,漫天飞舞,带来春的气息。
- 才过平桥,又穿小径:描绘出悠闲的春游情景。
- 柴门深闭:体现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任蜂须燕嘴,交衔不定,三眠了还三起:描绘春日的生机与热闹,同时暗示心中的不安。
- 记得鹅黄初撋:回忆起早春的美好时光。
- 等闲间又成虚缀: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变得虚无。
- 晓风乍引,离魂难定:晨风吹来,内心难以平静。
- 杜鹃声碎:杜鹃鸟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离别与哀愁。
- 飘泊无心,轻狂有态,恨抛流水:表达出对流逝时光的惋惜。
- 愿年年常傍,永丰坊侧,看伊清泪:渴望年年相伴于此,静静观看她的泪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絮比作香雪,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作品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语言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透过柳絮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情感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絮: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杜鹃:常与离别、哀伤联系在一起。
- 蜂、燕:象征春天的活力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红万紫”指的是什么?
- A. 春花的多样性
- B. 秋叶的绚烂
- C. 冬雪的纯白
- D. 夏日的繁茂
-
“杜鹃声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哀伤
- C. 希望
-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柴门深闭”象征着什么?
- A. 忙碌
- B. 宁静
- C. 热闹
- D. 疲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曹贞吉的《水龙吟》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曹的作品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通过音乐的意象传达了对春夜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