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
时间: 2025-02-04 16:53: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
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
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
晴花处处因风起,御柳条条向日开。
自有长筵欢不极,还将彩服咏南陔。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节的宴会上,子推的歌声在山上响起,龙舟划破了水面,马车在国门前停下。
我第一次看到元昆带着美玉而来,接着听说季子佩刀归来。
晴空下,花朵随风摇曳,御柳的枝条也向阳而生。
自有这长长的宴席,欢乐似乎无穷尽,还要穿上彩衣,歌颂南陔的美好。
注释:
- 子推: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屈原,因其忠贞而被后人铭记。
- 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尊贵与权威。
- 元昆:指的是元代的著名人物,可能是指某位与诗人有亲密关系的朋友。
- 季子:指的是季札,春秋时期的贤人,象征着忠诚和智慧。
- 长筵:指的是长时间的宴席,象征着欢乐与庆祝。
- 南陔:古代的一个地方,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欢乐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颋,字子期,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52年,卒于公元810年,曾任职于朝廷,因其才华而受到重用。他的诗风清新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主要为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屈原。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此机会与朋友聚会,欢庆节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欢聚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节日的氛围。开篇提到“子推山上歌龙罢”,将读者带入一个悠远的历史背景,瞬间引发对屈原的追思,这种情感的交织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沉重与欢乐并存。接着,诗人描绘了宴席上的热闹场景,“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显示出朋友间的情谊与重聚的喜悦。雨后初晴,花香四溢,柳条摇曳,春意盎然,诗人以鲜活的自然景色映衬宴席的欢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珍视。最后一句“还将彩服咏南陔”,更是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推山上歌龙罢:提到子推,暗示了对历史的追忆,龙在这里也象征着权势与荣耀。
- 定国门前结驷来:描绘了宴席的盛况,马车在国门前停下,暗示了重要的宾客到来。
- 始睹元昆锵玉至:首次见到元昆,带来美玉,象征着富贵与友谊。
- 旋闻季子佩刀回:听闻季子归来,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象征着忠诚与勇气。
- 晴花处处因风起: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花随风起,生机勃勃。
- 御柳条条向日开:柳条向阳生长,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自有长筵欢不极:宴席长久而欢乐无尽,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还将彩服咏南陔:最后一句通过歌颂南陔,表现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龙”象征权威与荣耀。
- 拟人:花朵随风而舞,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晴花”与“御柳”,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寒食节的宴会,展现了友谊与欢聚的欢乐,同时融入了对历史的追念与对未来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推:忠诚与牺牲的象征。
- 龙:权力、尊贵与神秘。
- 花: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柳:柔情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推”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屈原
- C. 季札
- D. 诸葛亮
-
诗中描绘的宴席主要是在什么节日?
- A. 中秋节
- B. 春节
- C. 寒食节
- D. 端午节
-
诗中“晴花处处因风起”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落叶
-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屈原
- C. 寒食节
- B. 春天的生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苏颋的《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与王维的《送别》都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但前者更侧重于节日的欢庆,后者则更突出离别的哀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