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时间: 2025-02-04 16:2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作者: 苏颋
駸駸羽骑历城池,
帝女楼台向晚披。
雾洒旌旗云外出,
风回岩岫雨中移。
当轩半落天河水,
绕径全低月树枝。
箫鼓宸游陪宴日,
和鸣双凤喜来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安乐公主山庄的宴会上,华丽的场景和欢快的氛围。诗中的羽骑如风驰电掣,穿越城市,公主的楼台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迷人。雾气飘洒,旌旗在云外摇曳;微风拂过,山岫在雨中变幻。门前的河水轻轻流淌,月光照耀下,枝头低垂。宴会上,箫鼓齐鸣,伴随着双凤和鸣,庆祝这欢乐的时刻。
注释:
- 駸駸:形容马匹奔跑的样子,像风一样迅速。
- 羽骑:指的是骑乘羽毛装饰的马匹,象征着华丽和高贵。
- 帝女:指的是皇帝的女儿,强调公主的身份。
- 宸游:指皇帝或公主出游。
- 和鸣:比喻鸟类的和谐鸣叫,象征着吉祥和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颋(约713-770年),字子云,号青莲,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盛世,正值安乐公主的宴席,描绘了当时繁华的宫廷生活和欢乐的氛围,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内容上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宴会图景。开篇以“駸駸羽骑”描绘出一幅动感十足的画面,仿佛能听见马蹄声和人们的欢呼。随着诗句的推进,黄昏的景色被细腻地描绘出来,公主的楼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华美,雾气和风雨的描写则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动感。最后两句提到的“箫鼓宸游”和“双凤和鸣”,不仅强化了宴会的热闹氛围,也象征着美好与和谐。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静谧的自然景色,又有热闹的人文活动,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駸駸羽骑历城池:描绘骑乘华丽羽毛装饰马匹的骑士,迅速穿越城市的场景,体现出一种豪华与气派。
- 帝女楼台向晚披:皇帝的女儿在黄昏时分的楼台显得格外动人,暗示着她的高贵与优雅。
- 雾洒旌旗云外出:雾气如雨洒落在旌旗上,旌旗在云外飘荡,增添了神秘感。
- 风回岩岫雨中移:微风拂过,山石在雨中变幻,展现出自然的生动。
- 当轩半落天河水:诗中提到的“天河水”象征着星河,表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 绕径全低月树枝:月光照耀下,树枝低垂,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箫鼓宸游陪宴日:宴会上,箫鼓齐鸣,昭示着皇室的繁华与喜庆。
- 和鸣双凤喜来仪:双凤的和鸣象征着吉祥与和谐,为宴会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河水”,用来形容河水的清澈与宁静。
- 拟人:如“风回岩岫”,让自然元素充满生机。
- 对仗:如“箫鼓宸游陪宴日”,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热闹场景和优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安乐公主的赞美,充满了喜庆和祝福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骑:象征着华贵与速度。
- 帝女:代表着尊贵和美丽。
- 雾、风、雨:自然元素,营造出动感与变化。
- 箫鼓、双凤:象征着宴会的热闹与吉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羽骑”指的是什么?
- A. 马匹
- B. 骑士
- C. 皇帝
- D. 楼台
-
“帝女楼台向晚披”中的“帝女”指的是?
- A. 皇帝
- B. 公主
- C. 妃子
- D. 贵族
-
“和鸣双凤”象征着什么?
- A. 争斗
- B. 吉祥与和谐
- C. 悲伤
- D. 孤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孤独与宁静的心境。
- 李白《庐山谣》:展现出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洒脱的个性,与苏颋的宴会热闹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