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乐·乙酉,一九四五年。邻寇降伏,距跃歌舞,不可无词,因抚乐章斯调,以鸣驩臆》
时间: 2025-01-27 04:0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阵乐·乙酉,一九四五年
邻寇降伏,距跃歌舞,不可无词,因抚乐章斯调,以鸣驩臆。
血沟激撸,硝烟泼墨,雷动风埽。见说虾夷挠败,便转瞬如摧枯槁。
豚犬笼东,貔狮逐北,破巢直捣。似当时帝子高阳战,笑共工头撼不周山倒。
更问麻姑,海桑几度,扬尘蓬岛。谁道跋扈修鳞,跳梁捷足,偏好勇长可保。
自古穷兵原是祸,覆辙有人还蹈。叹兴亡犹朝暮,天荒地老。
且看旌旗霞蔚,破阵铙歌,还京鼓乐,欢声腾沸,若个降表先修,又烦李昊。
白话文翻译
邻国的敌人已经被打败,现在正是欢歌跃舞的时刻,这样的场合当然不能没有词曲。
血流成河,硝烟弥漫,天地间雷声轰鸣,风卷残云。听说敌军已经溃败,转瞬间就像枯树被摧倒。
那豚犬在东边笼罩,貔狮在北方追击,直捣敌巢。就像当年帝子高阳作战时,笑看共工撼动不周山。
再问麻姑,海桑的年月已经多少,扬尘的蓬岛又在何方?谁能说那些跋扈的修鳞,跳梁小丑,偏偏喜欢勇猛就能保全自己呢?
自古以来,穷兵黩武本是祸根,覆辙之人依然有人在重蹈。感叹兴亡依旧如朝夕,天荒地老。
且看战旗霞光四射,破阵的铙歌响起,京城的鼓乐,欢声如潮。若想知道降表的先修,又何必烦扰李昊?
注释
- 邻寇:指邻近的敌国或敌人。
- 虾夷:古代对北方民族的称呼。
- 豚犬:指小的、卑微的敌人。
- 貔狮:传说中的猛兽,象征强大的敌人。
- 麻姑:道教中的仙女,象征长生不老。
- 修鳞:指那些擅长阴险手段的人。
- 李昊:可能是作者用来表示某种政治人物或历史人物的隐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咏雩,近代诗人,作品多涉及国家、民族、历史等主题,以豪放、激昂著称。他在抗战时期创作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1945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作者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胜利的欢庆与对未来的展望。
诗歌鉴赏
《破阵乐·乙酉》以激昂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斗胜利后的欢庆场景。开头部分以“邻寇降伏”引入,立刻抓住了读者的注意,表达了对敌人的打败和胜利的喜悦。诗中多次运用战争的意象,比如“血沟激撸”“硝烟泼墨”,展现出战斗的惨烈与残酷,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豚犬笼东,貔狮逐北”,象征弱小与强大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胜利的意义。在描绘过去的辉煌与困境时,诗人引入了历史典故,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对未来的畅想,描绘了战旗飘扬、欢声腾沸的场景,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整首诗在激昂的调子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以及对和平的珍视,情感真挚,富有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邻寇降伏,距跃歌舞,不可无词:敌人被打败,欢庆的舞蹈无法缺少词曲。
- 血沟激撸,硝烟泼墨,雷动风埽:血流成河,硝烟弥漫,天地间雷声轰鸣。
- 见说虾夷挠败,便转瞬如摧枯槁:听说敌军溃败,瞬间如同枯木被折断。
- 似当时帝子高阳战,笑共工头撼不周山倒:如同古代帝子在高阳作战,嘲笑共工撼动不周山。
- 更问麻姑,海桑几度,扬尘蓬岛:再问麻姑,海桑已过多少年,扬尘的蓬岛又在何方?
- 谁道跋扈修鳞,跳梁捷足,偏好勇长可保:谁能说那些跋扈的小人,偏偏喜欢勇猛就可以保全自己呢?
- 自古穷兵原是祸,覆辙有人还蹈:自古以来,穷兵黩武本是祸根,仍有人重蹈覆辙。
- 叹兴亡犹朝暮,天荒地老:感叹兴亡变化如朝夕,天荒地老,人事无常。
- 且看旌旗霞蔚,破阵铙歌:且看战旗飘扬,破阵的铙歌响起。
- 欢声腾沸,若个降表先修,又烦李昊:欢声如潮,若想知道降表的先修,又何必烦扰李昊?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如“血沟激撸”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惨烈,“豚犬笼东,貔狮逐北”则通过对比增强了诗的冲击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胜利的欢庆,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血沟:象征战争的惨烈与牺牲。
- 硝烟:代表战斗的激烈与混乱。
- 帝子高阳:历史典故,象征辉煌与勇敢。
- 麻姑:象征长生与历史的流逝。
- 旌旗:象征胜利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邻寇”是指什么?
- A. 友国
- B. 敌国
- C. 中立国
-
诗中使用的“血沟激撸”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战争的美好
- B. 战争的惨烈
- C. 战争的胜利
-
“自古穷兵原是祸”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 赞美战争
- B. 反思战争的危害
- C. 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咏雩的《破阵乐·乙酉》更加强调战斗和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视角,但都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抗战诗词研究》
- 《黄咏雩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