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后归/临江仙 其一 雁后归》
时间: 2025-02-04 16:10: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后归 / 临江仙 其一 雁后归
作者: 贺铸
巧剪合欢罗胜子,钗头春意翩翩。
艳歌浅拜笑嫣然。
愿郎宜此酒,行乐驻华年。
未是文园多病客,幽襟凄断堪怜。
旧游梦挂碧云边。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巧妙地剪裁合欢罗,装饰着钗头,展现出春天的轻盈与妩媚。她在宴会上轻声吟唱,面带笑容,祝愿心上人尽情享受美酒,乐在当下。诗人感叹自己并非文人墨客,而是一个多病的人,孤独而凄凉。旧日的游玩梦境仍挂在碧云之上。归来的大雁后,思念在花前悄然绽放。
注释
- 合欢罗:一种轻柔的丝织品,常用来做衣物或装饰。
- 钗头:指发钗的顶部,常用于女子的发饰,象征美丽与优雅。
- 艳歌:指华丽的歌曲,表现出女子的风情和魅力。
- 华年:指美好的年华,年轻的岁月。
- 文园:指士人聚集文雅的地方,强调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嘲。
- 幽襟:形容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 碧云:指天上的青色云彩,象征着思念的遥远与飘渺。
- 落雁:指归来的大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 1052-1125),字梦符,号秋水,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其词风婉约清丽,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贺铸生活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往往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惆怅。这首词则表现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往昔回忆的缅怀。
诗歌鉴赏
《雁后归》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开篇通过“巧剪合欢罗胜子”和“钗头春意翩翩”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宴会场景,让人感受到女子的妩媚和欢乐,而这欢乐又与春天的气息紧密相连。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却自嘲“未是文园多病客”,流露出一种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哀伤。
在描绘与思念的交织中,诗人巧妙地将“旧游梦挂碧云边”与“人归落雁后”的意象结合,创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效果,既表现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示着离别之后的深刻思念。整首词在欢愉与哀愁之间游走,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欢乐难驻的感慨,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巧剪合欢罗胜子:展示女子手艺高超,巧妙剪裁出美丽的衣物,象征春天的到来。
- 钗头春意翩翩:通过发饰的春意,表现出女子轻盈的气质。
- 艳歌浅拜笑嫣然:描绘宴会中女子轻声唱歌,面带微笑,增添了氛围的活泼。
- 愿郎宜此酒,行乐驻华年:祝愿爱人享受当下,珍惜年轻岁月。
- 未是文园多病客:自嘲自己并不是文人,而是一个多病的孤客,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 幽襟凄断堪怜: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悲伤,情感深沉。
- 旧游梦挂碧云边:对往日游玩的怀念,梦境与现实交织。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用大雁归来象征离别后的思念,思绪在花前绽放,寓意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落雁”比喻离别与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艳歌浅拜笑嫣然”,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意象(如花、云、雁)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逝去岁月的感伤,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合欢罗:象征着爱情与春天的美好。
- 钗头:代表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 落雁:象征离别与思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 碧云:象征遥远的思念,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雁后归》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贺铸
- C. 苏轼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合欢罗”主要是指?
- A. 一种花
- B. 一种织物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品
-
诗人自嘲自己是“多病客”,这说明了他的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忧伤
- C. 高兴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贺铸的《雁后归》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贺铸的诗词更多地体现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感伤,而李清照则更突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细腻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贺铸与他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