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游塞
作者: 王建 〔唐代〕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白话文翻译
初晴的天空像丝绸一般柔和,傍晚的光影洒落在春天的树枝上。
城外的路分岔在此,边境的旅人已经启程。
我停下车子,数着行驶的日子,劝你喝酒,问你何时归来。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是漂泊的客人,终究还要在这里告别。
注释
- 初晴:初时的晴天,指天气刚刚好转。
- 天堕丝:形容晴天的天空如丝绸般柔和,意在描绘天色之美。
- 晚色:指傍晚的光线和景色。
- 春枝:春天的树枝,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城下路分处:城外道路的分岔口,暗示分别的时刻。
- 边头人:指的是行走在边境的人,象征漂泊与离别。
- 停车数行日:指停下车来,数着日子流逝。
- 劝酒问回期:劝饮美酒,询问归来的时间。
- 茫茫客:形容身为旅人的孤独与无奈。
典故解析
此诗未特别引用典故,但“边头人”隐含了古代士人或旅人的生活状态,常常出现在边疆,生活不安定。边地的生活意味着离别和漂泊,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旅途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50年-830年),字子建,号抱朴,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特别擅长描绘景色与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之际创作,表达了彼此间的情谊与不舍之情。诗中描绘的春天与晚色,正是送别场合中常见的意象,营造了浓厚的离别气氛。
诗歌鉴赏
《送人游塞》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诗,王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情感与景色变幻。首联“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通过晴天与春枝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离别做铺垫。接下来的“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则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场景,分岔的道路象征着各自的去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奈。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两句,诗人停下车来,陪伴朋友饮酒,借酒表达对友人离开的不舍与惆怅,问及归期更是流露出对重聚的期待。然而,最后一句“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尽管有酒相伴,心中依然充满了对离别的无奈,体现出人生在世的漂泊与孤独。整首诗在优美的景象中,深刻地反映出了人际间的情感联系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晴天堕丝:描绘了晴空万里的美好景象,给人一种轻柔和舒适的感觉。
- 晚色上春枝:傍晚的色彩映照着春天的树枝,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环境。
- 城下路分处:直面送别的现实,路的分岔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选择。
- 边头人去时:边境的旅人即将启程,突显出离别的紧迫性。
- 停车数行日:诗人停下来,感慨时间的流逝。
- 劝酒问回期:用酒来缓解离别的伤感,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
- 亦是茫茫客: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同样是个漂泊的人。
- 还从此别离:最终的离别,带着无可奈何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晴天比作丝,展现出天气的温柔。
- 对仗:如“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形成了整齐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春枝、晚色等意象,传达了诗中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慨与不舍,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分别时的情感波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引发了对自己生活处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天:象征希望与美好。
- 春枝:代表生机与活力。
- 路分处:象征人生的选择与分离。
- 客:象征漂泊与无根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建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初晴天堕丝”中的“丝”用来比喻什么?
- A. 雨
- B. 云
- C. 天空的柔和
- D. 细雨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喜庆
- B. 离别
- C. 自然
- D. 战争
答案
- B. 唐代
- C. 天空的柔和
- B. 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友人》:李白
- 《别董大》:高适
诗词对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加侧重于对未来的祝福和期望,而《送友人》则更直接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与惆怅。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象运用上有所不同,反映出各自的风格特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王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