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和漱玉词》
时间: 2025-01-26 04:09:1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一剪梅 和漱玉词
作者: 王士禛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雁语金塘水渐秋。
遥听菱歌,不见菱舟。
望君何处最销魂,
旧日青山,恰对朱楼。
九曲长江天际流。
似写相思,难寄新愁。
梦魂几夜可曾閒,
鹤子山头。燕子矶头。
白话文翻译:
秋天渐渐来临,金色的塘水边,雁儿传来哀鸣。
遥远地听到菱歌,却看不见菱舟的身影。
我在思念你,不知道你此刻在哪里最能让我销魂,
昔日青山,正好映衬着那红色的楼阁。
九曲长江在天边蜿蜒流淌,
似乎写尽了我的相思,却难以寄托心头的新愁。
梦中几夜你可曾闲适?
在鹤子山头,或者在燕子矶头。
注释:
- 雁语: 指大雁的叫声,象征秋天的到来。
- 菱歌: 一种在水边采菱的歌声。
- 销魂: 形容心神失去的状态,多用于形容思念之情。
- 朱楼: 通常指美丽的楼阁,可能象征思念的对象。
- 九曲长江: 指长江的曲折流淌,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漫长。
- 鹤子山: 一处地名,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
- 燕子矶: 另一个地名,象征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王士禛(1654-1711),字梦阮,号阮亭,清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翰林院,以诗词和词作著称。其作品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期,王士禛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一剪梅 和漱玉词》是一首充满浓厚思乡情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人间的离愁,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开篇以“雁语金塘水渐秋”引入,描绘秋天的到来,雁鸣声中隐含着思念的情绪。接着,诗人通过“遥听菱歌,不见菱舟”表达对往日欢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着此刻的孤独与寂寞。
接下来的“望君何处最销魂”则直接抒发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出一种深切的情感连接。诗中提到的“旧日青山,恰对朱楼”,不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也营造了一个充满回忆的空间,反映出诗人对往昔时光的留恋。
“九曲长江天际流”则象征着时间的无尽流逝,诗人借此感叹相思的苦涩与难以寄托的情感。最后的几句通过梦境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思念的深重,以及在梦中寻找那份宁静的渴望。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士禛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带给读者一种共鸣和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雁语金塘水渐秋: 通过雁鸣声和金色的塘水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 遥听菱歌,不见菱舟: 描述了听到菱歌却没有看到菱舟,突显了思念的孤独。
- 望君何处最销魂: 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与渴望,感情直接而真挚。
- 旧日青山,恰对朱楼: 结合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 九曲长江天际流: 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悠长,暗示着时间的无尽与相思的难解。
- 似写相思,难寄新愁: 表达了相思之情的复杂,情感难以寄托的无奈。
- 梦魂几夜可曾閒: 追问梦中能否得到片刻的安宁,增添了忧伤的情绪。
- 鹤子山头。燕子矶头: 具体的地名使得思念的情感更加具象化。
-
修辞手法:
- 比喻: “九曲长江”象征着时间与相思。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梦魂”赋予梦以情感,突出思念的主题。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展现了清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把握与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雁: 象征秋天和离别,常用于表达思乡情。
- 金塘: 代表富饶和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内心的忧伤。
- 青山: 象征着故乡的记忆和对往昔的留恋。
- 长江: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雁语”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到来
- B. 离别的悲伤
- C. 友谊的深厚
-
“九曲长江天际流”中的“天际流”表达了什么?
- A. 长江的宽广
- B. 时间的流逝
- C. 风景的美丽
-
诗人提到的“朱楼”代表了什么?
- A. 过去的欢乐
- B. 未来的希望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王士禛 vs. 李清照: 两位诗人均以细腻的情感见长,王士禛的《一剪梅》专注于对故人的思念,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侧重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两者在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士禛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