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
时间: 2025-04-27 05:46: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潜的《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
不禁归梦五更长,
出见宽闲若故乡。
天外惨舒云黑白,
陇头大小麦青黄。
水虽四泽无芦苇,
地不多山少柘桑。
却有一般堪爱赏,
虬髯老桧郁苍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梦中归来的情景在黎明时分显得格外悠长,醒来后看到宽广的天空和熟悉的乡土,仿佛回到了故乡。远处的云彩在黑白之间变幻,田野上的麦子则呈现出青黄的色泽。虽然水边没有芦苇,土地上山丘也不多,缺少了柘树和桑树,但却有一棵苍翠的老松树,依然令人喜爱。
注释
- 不禁:禁不住,无法控制。
- 五更长:指黎明时分,五更是古代夜晚的计时方式。
- 宽闲:宽广而悠闲,形容环境的舒适。
- 惨舒:惨淡与舒展,形容云彩的变化。
- 陇头:田野的边缘。
- 虬髯老桧:虬髯指的是老松树,苍苍形容其颜色青翠而古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约公元1020年-约公元1070年),字景初,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与好友刘自昭交往时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吴潜的《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透出浓厚的乡愁之情。诗的开篇以“归梦”引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清晨的梦境与现实的交替,唤起了他深切的情感。
诗中描写的“天外惨舒云黑白”,展现出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既有惊心动魄又有宁静和谐的美。田头的麦田则用“青黄”二字生动呈现了农田的丰收景象,体现了乡村的生机。
虽然“水虽四泽无芦苇,地不多山少柘桑”,但诗人却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虬髯老桧”,这棵苍翠的老松树成为了他深情眷恋的象征。它不仅承载了自然的美,更象征着诗人心中那份不灭的乡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禁归梦五更长:梦中回归的情景在五更时分显得格外悠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出见宽闲若故乡:醒来后看到的景象让人感到熟悉与放松,恍若回到故乡。
- 天外惨舒云黑白:描绘了天边云彩的变化,展现出一种壮丽而神秘的景色。
- 陇头大小麦青黄:田野里的麦子呈现出丰收的色彩,生动描绘出乡村的生机。
- 水虽四泽无芦苇:虽然水边没有芦苇,暗示了环境的单调。
- 地不多山少柘桑:土地上山丘不多,缺少了常见的柘树和桑树。
- 却有一般堪爱赏:即使如此,这片土地上仍有值得欣赏的景物。
- 虬髯老桧郁苍苍:老松树以其苍翠的姿态,成为这片土地的象征,也让人倍感亲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乡村的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
- 对仗:诗中“黑白”“青黄”形成对比,使意象更加鲜明。
- 拟人:通过“虬髯老桧”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感,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表现了在简单乡村生活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诗人以肃穆的态度面对自然,进而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着对故乡的渴望与追忆。
- 云:代表变化与无常,反映了自然的美丽与壮丽。
- 麦田:象征着丰收与希望,体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
- 老松: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吴潜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虬髯老桧”指的是什么?
A. 一棵老松树
B. 一块石头
C. 一片森林
D. 一条小溪 -
诗中提到的“青黄”主要描绘了哪种植物的状态?
A. 水稻
B. 麦子
C. 玉米
D. 大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吴潜的诗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苦痛。两者在题材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大相径庭,前者更显沉重,后者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潜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