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出郊韵三首》
时间: 2025-04-27 06:07: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望平湖万顷连,恍如身在鹫峰前。
筑涂成宅能移地,叠石为山欲夺天。
绿萼枝方停晓凤,白杨树已咽寒蝉。
达人大观缘如此,万事都来付且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湖面,似乎与鹫峰相连。人们在这里建造房屋,仿佛可以改变土地的性质,堆叠石头形成山峦,似乎要挑战天空。晨光中的绿萼树枝上停着早起的凤凰,而白杨树却已经在寒蝉的鸣叫中沉默。达到一种大观的境界,原来是如此,万事都随之而来,随遇而安。
注释:
- 一望平湖:形容湖面开阔,视野无际。
- 鹫峰:指高耸的山峰,此处比喻壮丽的自然景观。
- 筑涂成宅:筑墙和涂抹泥土来建房屋,表示人类活动。
- 叠石为山:指用石头堆砌成山,象征人类的创造力。
- 绿萼:指绿叶,常用以描写生机勃勃的景象。
- 寒蝉:指秋天的蝉鸣,象征秋意渐浓,生命的消逝。
- 达人大观:指有见识的人,能够领略到更高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追求诗的意境。
创作背景:
《四用出郊韵三首》是吴潜在游历郊外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思考。开篇“一望平湖万顷连”,描绘出辽阔的湖面,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仿佛将人引入一个广袤的世界。之后,诗人通过“筑涂成宅能移地,叠石为山欲夺天”的描写,表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既有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也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绿萼枝方停晓凤,白杨树已咽寒蝉”描绘了生机与衰败。绿萼上的早凤象征着新的生命,而寒蝉则暗示着秋天的来临和生命的流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达人大观缘如此,万事都来付且然”,引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表达了达观的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引发了对生命、创造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望平湖万顷连:开阔的湖面,令人心旷神怡,象征宽广的视野与心境。
- 恍如身在鹫峰前:似乎置身于高峰之下,强调了湖面与高山的壮丽对比。
- 筑涂成宅能移地:人类通过建筑活动改变土地,体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
- 叠石为山欲夺天:堆石如山,象征人对自然的挑战,寓意人类的雄心。
- 绿萼枝方停晓凤:生动描绘早晨的景象,绿叶上停着凤鸟象征春天的活力。
- 白杨树已咽寒蝉:描写秋天的来临,白杨树与寒蝉的结合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达人大观缘如此:说明达到高人境界的原因在于这样的人生哲思。
- 万事都来付且然: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达观哲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辽阔的视野,增强意象。
- 拟人:绿萼枝和白杨树被赋予了情感,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生命。
- 对仗:全诗的句式对称,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达观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湖:象征广阔与宁静,给予人内心的平和。
- 鹫峰:高耸的山峰,象征着理想与志向。
- 绿萼: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寒蝉:象征秋天的来临及生命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平湖”象征什么?
- A. 狭窄
- B. 广阔与宁静
- C. 动荡
- D. 深邃
-
“寒蝉”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来临及生命的流逝
- C. 夏天的热烈
- D. 冬天的沉寂
-
诗人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持何态度?
- A. 轻视
- B. 敬畏与赞美
- C. 忽视
- D. 反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山中与幽人对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四用出郊韵三首》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多地表现春意盎然的生机,而后者则呈现了人生哲理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两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分析和选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