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清淮流》
时间: 2025-01-11 19:47: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映清淮流
遥夜淮弥净,浮空月正明。
虚无含气白,凝澹映波清。
见底深还浅,居高缺复盈。
处柔知坎德,持洁表阴精。
利物功难并,和光道已成。
安流方利涉,应鉴此时情。
白话文翻译:
在宁静的夜晚,淮水显得格外清澈,明亮的月光高悬于空中。
那虚空中弥漫着洁白的气息,淡淡的光辉映照着清澈的水波。
水底虽深却仍显得浅薄,月亮居高而又时而盈亏。
在柔和的环境中,懂得了隐藏的智慧,保持着纯洁的本性。
造福于万物的功德难以兼得,而和谐的光道已然形成。
安静地流淌才是顺利渡过的关键,应当体察此时的情感。
注释:
- 遥夜:指远离的夜晚,形容夜色宁静。
- 淮:指淮河,古代著名的河流。
- 虚无:指空旷而无物,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心境。
- 凝澹:形容水面平静、清澈的样子。
- 坎德:这里可以理解为“艰难的道理”,暗指生活的哲理。
- 和光:和谐的光辉,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敞(公元790年-859年),字子华,号清江,唐代诗人,仕途坎坷,以诗名扬。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山水,表达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文化昌盛之际。诗人借助清淮的夜景,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月映清淮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中通过描绘清澈的淮水和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开篇“遥夜淮弥净,浮空月正明”,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夜晚。接下来的“虚无含气白,凝澹映波清”,展现了月光照耀下水面的清澈与静谧,给人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舒适。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哲学思考。通过“处柔知坎德,持洁表阴精”,诗人强调在柔和的环境中理解生活的道理和保持内心的纯洁。最后几句“利物功难并,和光道已成”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往往难以兼顾,只有在内心和外在的和谐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
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是一首兼具美感与深度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遥夜淮弥净:远处的夜晚,淮河的水格外清澈。
- 浮空月正明:高空中的月亮正明亮照耀。
- 虚无含气白:空中虚无缥缈,弥漫着洁白的气息。
- 凝澹映波清:波澜不惊的水面,映着明亮的月光。
- 见底深还浅:水虽深,底部却显得浅显可见。
- 居高缺复盈:月亮高悬,时而圆满,时而缺失。
- 处柔知坎德:在柔和的环境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
- 持洁表阴精:保持内心的纯洁,展现出阴柔的精髓。
- 利物功难并:造福万物的功德难以同时兼顾。
- 和光道已成:和谐的光辉与人生的道理已然形成。
- 安流方利涉:安静地流淌才是顺利渡过的关键。
- 应鉴此时情:应当体察此时的情感与境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象征性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与清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明亮、智慧与哲理。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柔和。
- 夜:象征宁静、内省与思考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 A) 长江
- B) 淮河
- C) 黄河
- D) 漓江
-
诗中提到的“利物功难并”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追求利益的艰难
- B) 造福众生的困难
- C) 生活的和谐美好
- D) 内心的纯洁
-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答案:
- B) 淮河
- B) 造福众生的困难
- B) 唐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映清淮流》与王维《鹿柴》:两首诗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鹿柴》更强调寂静的氛围与隐逸的精神,而《月映清淮流》则更注重哲理的思考与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