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本立归吴门》
时间: 2025-01-25 23:1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吴本立归吴门
九月气已肃,蟋蟀入床下。 戺戺南来雁,寂历江上雨。 伤哉远归人,斯时不遑处。 岂惟怀乡里,茔域久蓁莽。 樵苏无可禁,奠谒旷时序。 长年抱忧感,鹔郁将谁语。 兹行遂初志,况复念勤苦。 勾吴不可见,迢迢望烟渚。
白话文翻译
九月天气已经转凉,蟋蟀躲进了床下。 南来的大雁成群,江上的雨静静地下。 可怜那远行归家的人,此时无暇停留。 不仅怀念故乡,连祖坟也久已荒芜。 砍柴的人无法禁止,祭拜也已久违。 常年怀抱忧愁,心中的郁闷向谁诉说。 这次行程实现了最初的愿望,更何况还思念着勤劳的过去。 吴地已不可见,远远地望着烟雾缭绕的沙洲。
注释
- 气已肃:指天气已经转凉。
- 蟋蟀入床下:蟋蟀躲进床下,表示秋天已深。
- 戺戺:形容大雁成群飞行的样子。
- 寂历:形容雨静静地下。
- 斯时不遑处:此时无暇停留。
- 茔域久蓁莽:祖坟久已荒芜。
- 樵苏无可禁:砍柴的人无法禁止。
- 奠谒旷时序:祭拜已久违。
- 鹔郁:心中的郁闷。
- 兹行遂初志:这次行程实现了最初的愿望。
- 勾吴不可见:吴地已不可见。
- 迢迢望烟渚:远远地望着烟雾缭绕的沙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凯送别友人吴本立归乡的作品。诗中通过秋天的景象和归乡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九月气已肃”、“蟋蟀入床下”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中“伤哉远归人”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同情和关怀。后文通过对故乡和祖坟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的最后两句“勾吴不可见,迢迢望烟渚”,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月气已肃:开篇即点明时节,九月天气转凉,为全诗定下基调。
- 蟋蟀入床下:通过蟋蟀的行动,进一步强调秋天的到来。
- 戺戺南来雁:南来的大雁成群,增添了秋天的萧瑟感。
- 寂历江上雨:江上的雨静静地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
- 伤哉远归人:直接表达对友人归乡的同情。
- 斯时不遑处:友人此时无暇停留,暗示归途的匆忙。
- 岂惟怀乡里:不仅怀念故乡,还关心祖坟的荒芜。
- 茔域久蓁莽:祖坟久已荒芜,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 樵苏无可禁:砍柴的人无法禁止,暗示故乡的荒凉。
- 奠谒旷时序:祭拜已久违,表达了无法回乡的无奈。
- 长年抱忧感:常年怀抱忧愁,心中的郁闷无处诉说。
- 鹔郁将谁语:心中的郁闷向谁诉说,表达了孤独和无奈。
- 兹行遂初志:这次行程实现了最初的愿望,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 况复念勤苦:更何况还思念着勤劳的过去,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
- 勾吴不可见:吴地已不可见,表达了远去的无奈。
- 迢迢望烟渚:远远地望着烟雾缭绕的沙洲,表达了深深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蟋蟀入床下”,赋予蟋蟀人的行为。
- 对仗:如“戺戺南来雁,寂历江上雨”,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美感。
- 比喻:如“长年抱忧感,鹔郁将谁语”,通过比喻表达内心的郁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和对友人归乡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友人的祝福。诗中流露出一种凄凉和无奈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月气已肃:秋天的凉意。
- 蟋蟀入床下:秋天的深沉。
- 戺戺南来雁:秋天的萧瑟。
- 寂历江上雨:秋天的静谧。
- 茔域久蓁莽:故乡的荒凉。
- 迢迢望烟渚:远方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蟋蟀入床下”表达了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伤哉远归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同情 C. 愤怒 D. 厌恶
-
诗中“勾吴不可见”中的“勾吴”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个人名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植物
答案:
- C. 秋天
- B. 同情
- A. 一个地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
- 王维《送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袁凯《送吴本立归吴门》: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但杜甫的诗更加沉郁,袁凯的诗则更加凄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可以对比唐代诗人的作品,了解不同朝代的诗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