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妆》
时间: 2025-01-26 00:1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柳羃阴,画楼隔水,望里层城春暮。
卖花人远不闻声,飏东风彩幡无数。
行云驻否。但尺咫天台旧路。
饭胡麻问冶桃开后,仙源何许。
翩鸿去。月底纤纤,乍认双屧步。
烛花犹记昨宵红,傍绿阴海棠深护。
飞英处处。更东注流波如诉。
劝归来夹岸啼鹃最苦。
白话文翻译:
柳树青翠,浓阴如盖,画楼隔着水面,望去层层叠叠的城邑在春天的黄昏中。
远处的卖花人声音不闻,东风中飘扬着无数的彩幡。
行云停驻了吗?不过是狭小的天台旧路。
我问胡麻饭的味道,冶桃花开后,仙境在何处?
翩翩的鸿雁已飞去。月光下的纤纤细影,恍惚间认出双屧的步伐。
烛光还记得昨夜的红色,绿阴下的海棠深深守护。
飞舞的花瓣到处都是,东流的波水如诉说般流淌。
劝你归来,夹岸的啼鹃声声最是凄苦。
注释:
- 羃:古代指一种柳树,表示生机勃勃的春天。
-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阁,象征繁华与美丽。
- 飏:指飘扬,形容彩幡在风中舞动。
- 尺咫:形容距离极近,指天台的旧路。
- 冶桃:指桃花,常与春天、爱情相关。
- 翩鸿:形容鸿雁轻盈飞翔,象征离别。
- 纤纤:形容细长的样子,常用来描绘女子的足迹。
- 烛花:指蜡烛发出的花样光辉,象征夜晚的温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匪石,清代诗人,因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结合而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忧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创作背景:
《西子妆》创作于清代,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孤独的感慨。诗人可能是在某个春日傍晚,感受到春意浓厚,但又因离别而倍感惆怅。
诗歌鉴赏:
《西子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灵动的情感。开篇“高柳羃阴”,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繁盛,紧接着“画楼隔水”,将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层次分明的空间感。接下来的“卖花人远不闻声”,暗示了一种孤独的美,虽然春天充满生机,却有一种遥远的隔离感。
诗中反复出现的“东风”、“春暮”等意象,渗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是“劝归来夹岸啼鹃最苦”,在对春天的赞美中,隐含着对归属感的渴望,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苦楚。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既热烈又淡然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柳羃阴:柳树高大,浓密的阴影,春意盎然。
- 画楼隔水:美丽的楼阁隔着水面,增添了景致的层次感。
- 望里层城春暮:向远处看去,春天的黄昏映衬出城镇的轮廓。
- 卖花人远不闻声:远处的卖花人,声音听不见,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飏东风彩幡无数:东风中彩幡随风飘扬,象征着生机。
- 行云驻否:询问行云是否停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但尺咫天台旧路:旧路虽近,但已是往昔。
- 饭胡麻问冶桃开后:询问胡麻饭的味道,暗含对春的期待。
- 仙源何许: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翩鸿去:鸿雁轻盈而去,象征着离别。
- 月底纤纤,乍认双屧步:月下的细影中识得双屧的足迹,暗示着曾经的相识。
- 烛花犹记昨宵红:烛光记得昨夜的美好,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 傍绿阴海棠深护:海棠花在绿阴下深深守护,体现出春天的美丽。
- 飞英处处:花瓣随风飞舞,处处都是美景。
- 更东注流波如诉:东流的波水如同诉说般,传达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 劝归来夹岸啼鹃最苦:劝人归来,夹岸啼鸣的杜鹃声声悲苦,令人心生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景比作人文的艺术,增加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流波如诉”,让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情感,增添了情感深度。
- 对仗:如“飞英处处,更东注流波如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愁,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归属感的渴望,情感真挚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生命力和春天的到来。
- 楼:代表人文环境,体现繁华与美丽。
- 彩幡:象征生机与希望。
- 桃:象征爱情与美好。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 烛花:象征温暖与回忆。
- 海棠:象征美丽与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柳羃阴”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A. 夏天
B. 冬天
C. 春天
D. 秋天 -
“卖花人远不闻声”暗示了什么? A. 春天的热闹
B. 静谧的氛围
C. 人群的喧闹
D. 夜晚的宁静 -
“劝归来夹岸啼鹃最苦”中啼鹃象征了什么? A. 快乐
B. 离别的悲伤
C. 美好的回忆
D. 春天的到来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伤,反映了社会的苦难。
- 李白《月下独酌》:通过饮酒抒发孤独情感,侧重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西子妆》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匪石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代诗歌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