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怀外》
时间: 2025-01-27 03:5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怀外
作者: 周蕉
别后音书无片纸。
一只鸳鸯愁欲死。
莫将行迹比萍踪。
便是浮萍还有日相逢。
枝头豆大青梅小。
拟似芳心酸意少。
寻山问水竟忘归。
辜负山明水秀眼和眉。
白话文翻译:
离别之后音信全无,
只剩一只鸳鸯愁苦至死。
不要把行踪比作浮萍,
即使是浮萍也还有相逢的日子。
树梢上豆大的青梅还小,
似乎芳心中的苦楚已不再多。
寻山问水却忘了归路,
辜负了这山明水秀的眼眸与眉宇。
注释:
- 别后:指分离之后。
- 音书:音信、书信。
- 愁欲死:形容极度忧愁,几乎要死去。
- 行迹:行踪,行动的痕迹。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象征漂泊无依。
- 枝头豆大:形容青梅的大小。
- 酸意:指心中苦涩的情感。
- 寻山问水:即游山玩水,寻访自然景色。
- 辜负:辜负,失去机会或未能珍惜。
典故解析:
- 鸳鸯:在中国文化中,鸳鸯常用来象征夫妻或情侣,代表爱情的忠贞和美好。
- 浮萍:浮萍在水面上漂泊,象征无根无依的状态,常用来比喻离散的情感与漂泊的人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蕉,清代女诗人,生于江苏,才情出众,擅长抒情诗,常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感慨。她的诗风细腻而富有情感,常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交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切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周蕉的《虞美人 怀外》是一首深情的离别诗,充满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开篇以“别后音书无片纸”道出离别后的孤独,音信全无的状态让人倍感凄凉。紧接着用“鸳鸯愁欲死”来形象地表达内心的忧伤,鸳鸯这一意象不仅代表了爱侣之间的深情,也隐含了诗人对爱情忠贞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莫将行迹比萍踪”,让人感受到漂泊的无奈与对团聚的渴望。尽管身处漂浮不定的生活中,诗人却依然坚信即使是浮萍,也会有相逢的那一天,流露出些许的希望与信心。
后半部分描绘青梅的生长与心中酸意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诗人在寻山问水中迷失了归路,似乎在无尽的追寻中忘却了最初的目的,表现出人生的迷茫与对美好事物的辜负。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爱情深刻的思索以及对生活的感慨,给人以深远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别后音书无片纸”:表现出分离后的孤独和对音信的渴望。
- “一只鸳鸯愁欲死”:用鸳鸯象征爱情的忠贞,强调了离别的痛苦。
- “莫将行迹比萍踪”:告诫自己不要轻易放弃希望。
- “便是浮萍还有日相逢”:即使漂泊,总会有重逢的希望。
- “枝头豆大青梅小”:描绘青梅尚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成长。
- “拟似芳心酸意少”:表达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
- “寻山问水竟忘归”:游历中迷失自我,反映出人生的迷茫。
- “辜负山明水秀眼和眉”:最终感叹辜负了大自然的美好与自我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梅比作心中的情感,形象生动。
- 拟人:鸳鸯被赋予感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音韵和谐,提升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对人生的迷惘,以及在美丽自然中辜负了自我期待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鸳鸯:象征着忠贞与爱情。
- 浮萍:代表漂泊与无依无靠的状态。
- 青梅:象征着成长与时间的推移。
- 山水:象征大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爱情
C. 亲情
D. 离别 -
“寻山问水竟忘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迷茫
D. 满足 -
诗人通过“浮萍”这一意象想要表达什么? A. 希望
B. 漂泊与无依
C. 友情
D. 成长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诗词对比:
- 周蕉的《虞美人 怀外》与李清照的《一剪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爱情的追忆,但周蕉更注重自然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在细腻的情感中渗透出对逝去时光的哀伤。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周蕉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