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时间: 2025-01-26 04:32:40

不知何物医花病。

又昨夜、绿窗风横。

莺莺燕燕商量定。

只劝子规声静。

佳人恨、从来薄命。

看狼藉、秋千无影。

一春心力天忙甚。

嫁了枝头芳杏。

意思解释

杏花天

作者:蒋敦复 〔清代〕

原文展示:

不知何物医花病。又昨夜绿窗风横。
莺莺燕燕商量定。只劝子规声静。
佳人恨从来薄命。看狼藉秋千无影。
一春心力天忙甚。嫁了枝头芳杏。

白话文翻译:

不知道什么能治疗花的病。昨夜又在绿窗前感受到横扫而来的风。
黄莺与燕子商量着,劝说杜鹃的声音要安静一些。
佳人的怨恨向来就是命薄,看看那秋千,狼藉得没有影子。
这春天的心力实在是太忙了,嫁给了枝头的芳杏。

注释:

  • 医花病:指治疗花朵的病,象征美好事物的损坏。
  • 绿窗:绿窗帘,形容春天的景象。
  • 莺莺燕燕:指黄莺和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
  • 子规:即杜鹃鸟,常常被认为是悲伤与离别的象征。
  • 薄命:指命运薄弱,短暂而无常。
  • 狼藉:形容杂乱无章的样子。
  • 芳杏:指盛开的杏花,象征爱情与美好。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古诗中常常被赋予悲伤的象征,传说杜鹃会叫唤出人们的思念与离别之情。在这首诗中,杜鹃的叫声被劝说要静下来,暗示着一种希望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敦复(1768年-1843年),字维桢,号慎庵,清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博学多才,主攻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咏物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春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爱情苦涩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杏花天》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开头“医花病”便引人深思,花的病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遭受损害,似乎在暗喻人生的苦涩与无常。接下来的描写中,绿窗的风、莺莺燕燕的喧闹,构建了一个充满春意的背景,但这份春意却被杜鹃的哀鸣所打破,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佳人恨从来薄命”,诗人在这里引入了女性命运的主题,表达了对女人命运的同情与无奈。在描绘秋千的“狼藉”时,诗人用此象征爱情的破灭与失落,整个春天的心力都在为这些美好的瞬间而忙碌,最终却只嫁给了那盛开的杏花,似乎是对无常爱情的无奈接受。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知何物医花病:诗人感叹无法医治花的病,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无能为力。
  • 又昨夜绿窗风横:描绘夜晚的春风,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
  • 莺莺燕燕商量定:春鸟的喧闹象征着生机,然而却被杜鹃的声音打断。
  • 只劝子规声静:劝说哀鸣的杜鹃安静,暗示对悲伤的渴望消除。
  • 佳人恨从来薄命:表达人生的无常与佳人的薄命,情感浓厚。
  • 看狼藉秋千无影:秋千的狼藉象征着破碎的爱情与无奈。
  • 一春心力天忙甚:春天的繁忙与心力的消耗相结合,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 嫁了枝头芳杏:最终的归宿是那盛开的杏花,象征着无奈与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病比喻为生命中的苦难。
  • 拟人:将莺燕和杜鹃赋予人的情感,使自然界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偶对仗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爱情脆弱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及解析:

  • 杏花:象征爱情与希望,寓意美好与短暂。
  • 杜鹃:象征悲伤与离别,代表着命运的无常。
  • 秋千:象征着童年与爱情的纯真,但狼藉的状态又暗示着破碎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医花病”指的是什么? A. 治疗花的病
    B. 治疗人的病
    C. 医生的职责
    D. 花的开放

  2. “莺莺燕燕”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悲伤
    C. 冬天的寒冷
    D. 远方的思念

  3. 诗中提到的“佳人恨从来薄命”反映了什么主题? A. 爱情的美好
    B. 生命的无常
    C. 友情的珍贵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扇》:孔尚任的剧作,描绘了爱情与命运的交织。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篇,充满春天的气息和离别的感伤。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同样探讨了家庭与命运的主题。
  • 《相思》:王维的诗作,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