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

时间: 2025-04-28 16:21:08

杜宇催春从汝。

莫催人去。

人留即是好春留,更一任、风和雨。

怕见游丝飞絮。

为伊无主。

落花争似泪花红,只滴在、分襟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宇催春从汝。莫催人去。人留即是好春留,更一任风和雨。怕见游丝飞絮。为伊无主。落花争似泪花红,只滴在分襟处。

白话文翻译:

杜鹃鸟催促春天的到来,别再催促人离去。如果人留在这里,就是让美好的春天留住。即使是风和雨也任其来吧。怕只怕看到那游丝和飞絮,都是为她而无主。那些落花何必与泪水相争,只有在衣襟的分处轻轻滴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杜宇:指杜鹃,春天的象征,常用来催春。
  • :催促,推动。
  • 人去:人离开。
  • :留下。
  • 好春:美好的春天。
  • 一任:任凭,听任。
  • 游丝:细长的丝状物,常指柳絮。
  • 飞絮:飘飞的绵絮。
  • 无主:没有主人的,孤独的。
  • 落花:凋落的花朵。
  • 泪花红:比喻泪水如花般红艳。
  • :落下。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杜宇”常被视作春天的使者,古人认为杜鹃叫声预示春天的到来。
  • “落花争似泪花红”反映了古人对落花的感伤,常用以表示离别和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9年-1643年),明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他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屈大均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一落索》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对春天的感受有关。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离别的忧伤,折射出当时社会动乱带来的情感困扰。

诗歌鉴赏:

这首《一落索》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开头以“杜宇催春从汝”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人离去的惋惜。诗人在对春天的珍视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渴望,反映出诗人对人情世事的深刻思考。

“人留即是好春留”一句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停留在春天的美好之中,而不是匆匆离去。这种人性化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为动人。

接下来的“怕见游丝飞絮”则是对离别的深切担忧,游丝和飞絮象征着无常与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最后“落花争似泪花红”又将情感引向高潮,落花与泪水的类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悲伤和无奈,仿佛在诉说着每一个离别都伴随着心灵的创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人内心的情感相结合,既有春天的美丽,也有离别的哀伤,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杜宇催春从汝”:杜鹃鸟鸣叫,催促春天的到来,表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莫催人去”:劝说不要再催促人离去,表达对离别的抗拒。
  • “人留即是好春留”:人若留在身边,春天的美好也会延续。
  • “更一任风和雨”:即使有风雨来袭,也要随其自然,不必忧虑。
  • “怕见游丝飞絮”:担心看到那随风飘荡的柳絮,暗示对无常的惧怕。
  • “为伊无主”:因她而孤独无主,表达对爱人的思念。
  • “落花争似泪花红”:落花如泪,象征离别时的伤感。
  • “只滴在分襟处”:泪水滴落在衣襟上,表现出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花比作泪水,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赋予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人事变迁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伤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宇:象征春天,传达希望和生机。
  • :代表万物复苏,是生命的象征。
  • 游丝飞絮:象征无常,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 落花:象征离别与失落,表现内心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宇催春从汝”中的“杜宇”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杜鹃鸟
    • C. 一位诗人
    • D. 春天
  2. 诗中提到的“怕见游丝飞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无所谓
  3. “落花争似泪花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落花很美
    • B. 落花如泪,象征伤感
    • C. 落花和泪水无关
    • D. 落花是春天的标志

答案:

  1. B. 杜鹃鸟
  2. B. 忧伤
  3. B. 落花如泪,象征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屈大均的《一落索》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李清照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屈大均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展现出更为广阔的情感视野。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