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

时间: 2025-01-11 13:03:24

昨夜封枝寒雪。

暗堆残叶。

佳人醉里插钗梁,更不问、眠时节。

绣被重重夜彻。

烛光明灭。

枕旁争听落檐声,更不问、醒时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落索
作者: 王灼 〔宋代〕

昨夜封枝寒雪。
暗堆残叶。
佳人醉里插钗梁,
更不问眠时节。
绣被重重夜彻。
烛光明灭。
枕旁争听落檐声,
更不问醒时节。

白话文翻译:

昨夜寒雪封住了枝头,
暗暗地堆积着残叶。
佳人醉中把钗子插在了梁上,
却不问此时该睡觉。
绣被重重,夜色渐渐深沉。
烛光时明时灭。
枕边争先恐后地听着檐下滴水的声音,
却更不问何时醒来。

注释:

  • 封枝:意指树枝被雪封住,形容天气寒冷。
  • 寒雪:指冬季的雪,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佳人:指美好的女子,通常在古诗中指代心上人。
  • 醉里:形容在酒醉之中,表现出一种放松和迷糊的状态。
  • 钗梁:钗是一种发饰,这里借指女儿家在醉后随意插钗,显得不拘小节。
  • 绣被:指绣有花纹的被子,象征温暖和舒适。
  • 明灭:形容烛光时亮时灭,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落檐声:指屋檐滴水的声音,暗示时光流逝和静谧的环境。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寒雪、佳人醉态等意象,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时光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字子安,号梦得,生于南宋,活跃于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以词和诗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兼具细腻与豪放。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佳人醉态的刻画,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一落索》是王灼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通过对雪、寒、佳人的醉态等多重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诗的开头以“昨夜封枝寒雪”引入,寒雪的意象不仅渲染了冬天的冷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佳人在醉中插钗,却不问时节,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与放纵,仿佛醉酒可以暂时忘却寒冷与孤独。

“绣被重重夜彻”,描绘出一种温暖而又沉重的夜晚,烛光的明灭则象征着希望与失落的交替。在这静谧的夜晚,枕旁的滴水声显得格外清晰,似乎在提醒诗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透出一丝凄凉和无奈,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微妙关系,反映出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封枝寒雪:描绘了昨夜降雪的情景,暗示了寒冷的季节。
  2. 暗堆残叶:落叶被雪覆盖,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无常。
  3. 佳人醉里插钗梁:佳人在醉酒中随意插钗,表现出她的洒脱与不在乎。
  4. 更不问眠时节:对时间的忽略,反映了醉酒后的迷失。
  5. 绣被重重夜彻:夜晚的温暖与沉重,暗示着夜的漫长。
  6. 烛光明灭:烛光的闪烁象征着希望与无常。
  7. 枕旁争听落檐声:滴水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8. 更不问醒时节:对现实的逃避,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比作沉重,强调情感的深邃。
  • 拟人:烛光的明灭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氛围的渲染。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称性,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雪:象征孤独与冷清。
  • 佳人:象征美好与未曾实现的爱情。
  • 绣被:象征温暖与安宁。
  • 烛光:象征希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佳人醉里插钗梁”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轻松洒脱
    B. 忧伤惆怅
    C. 自信从容
    D. 疲惫烦躁

  2. 诗中“昨夜封枝寒雪”所描绘的场景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 诗中“更不问醒时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期待
    B. 对现实的逃避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时间的珍惜

答案

  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王灼的《一落索》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而王灼则通过简洁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古诗词鉴赏词典》
  3. 《王灼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