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至采石(二首)》

时间: 2025-01-24 18:09:49

舟中逾一月,驿路及三千。

老泪青衫上,新愁白发前。

蛩声秋岸雨,鸿影暮河烟。

不有西征客,谁同此夜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中逾一月,驿路及三千。
老泪青衫上,新愁白发前。
蛩声秋岸雨,鸿影暮河烟。
不有西征客,谁同此夜眠。

白话文翻译:

在船上已经漂泊了一个多月,驿道的路途已经延绵三千里。
我满脸愁苦,泪水浸湿了青衫,上面的老泪与新的愁苦交织在一起。
秋天的岸边,蛩声伴着细雨,鸿雁在傍晚的河面上飞影渐渐消散。
如果没有西行的旅客,今晚又有谁能和我共享这孤独的夜晚呢?

注释:

  • 舟中逾一月:指在船上漂泊的时间,表示长途旅行的艰辛。
  • 驿路及三千:指驿道的漫长,三千里路,形容旅行的遥远。
  • 老泪青衫上:老泪指的是年长者的泪水,青衫为衣服,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 新愁白发前:新愁指最新产生的忧愁,白发暗示年纪的增长,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 蛩声秋岸雨:蛩声是秋天虫鸣的声音,雨则表明了天气的阴沉,增加了诗的意境。
  • 鸿影暮河烟:鸿影指的是鸿雁的身影,暮河烟则描绘出黄昏时河面上的烟雾,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不有西征客:暗示没有同行的旅客,表示孤独与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是明代诗人,以其婉约的诗风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沙河至采石》写于作者漂泊期间,反映出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愁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孤独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以“舟中逾一月,驿路及三千”引入,直接告诉读者诗人已在水上漂泊多时,路途遥远,暗示了旅行的艰辛和漫长。接下来的“老泪青衫上,新愁白发前”则通过对老泪与新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愁苦的加重。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使用“蛩声秋岸雨”和“鸿影暮河烟”来渲染气氛。这些意象不仅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感觉,还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了呼应。最后一句“不有西征客,谁同此夜眠”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在漫长的旅途中,孤独是多么深重,思念是多么强烈。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的怀念,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令人唏嘘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舟中逾一月:在水上漂泊已超过一个月,表示长时间的离家。
  2. 驿路及三千:经过的驿道长达三千里,突显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3. 老泪青衫上:年长者的泪水浸湿了衣服,体现了悲伤。
  4. 新愁白发前:新产生的忧愁与白发并存,感受到时间带来的压力。
  5. 蛩声秋岸雨:秋天的虫鸣声与细雨交织,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6. 鸿影暮河烟:傍晚时分,鸿雁的身影在河面上隐约可见,象征孤独。
  7. 不有西征客:若没有同行的旅客,夜晚的孤独更加显著。
  8. 谁同此夜眠:问谁能与我同眠,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老泪”比喻悲伤、失落的情感。
  • 拟人:如“蛩声秋岸雨”,赋予自然声音以情感。
  • 对仗:如“老泪青衫上,新愁白发前”,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旅途孤独的感慨,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漫长的旅行中,孤独感与思乡情交织,折射出人对生命的无奈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漂泊与无根。
  • 青衫:代表身世与情感的承载。
  • 秋岸:体现时节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
  • 鸿影:象征孤独与失落。
  • 夜眠:寓意对陪伴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旅途长度是多少?

    • A. 一千里
    • B. 三千里
    • C. 五千里
    • D. 一百里
  2. 诗人感叹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D. 愤怒
  3. “蛩声秋岸雨”中的“蛩”指的是什么?

    • A. 鱼
    • B. 鸟
    • C. 蟋蟀
    • D. 虫

答案:

  1. B. 三千里
  2. B. 孤独
  3. C. 蟋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杨基的《沙河至采石》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但杨基更侧重于孤独与思乡,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