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同端白迟兰公不至》

时间: 2024-09-19 21:46:47

林下掩荆扉,白日忽已暝。

松风阴壑生,淅沥寒秋听。

相对淡忘言,诗成禅侣定。

期子不我来,寂寂孤云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下掩荆扉,白日忽已暝。
松风阴壑生,淅沥寒秋听。
相对淡忘言,诗成禅侣定。
期子不我来,寂寂孤云径。

白话文翻译:

在林间小屋的门前被荆棘遮掩,白天转眼之间已然黑暗。
松风在幽深的山谷中生起,淅沥的秋雨声让我感到寒意。
我们相对而坐,淡淡地忘却了言语,诗歌在此时成就了我们的禅意伴侣。
我期盼的朋友却不再来,孤独的云影在寂静的山径上徘徊。

注释:

  • 林下:山林之中。
  • 掩荆扉:用荆棘遮挡住门。
  • 白日忽已暝:白天转瞬即逝,天色已晚。
  • 松风阴壑:松树的风声在幽深的山谷中回响。
  • 淅沥:形容雨声细微而清晰。
  • 淡忘言:淡淡地忘却了言语。
  • 期子:期待的朋友。
  • 寂寂孤云径:寂静的山间小路,孤独的云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显谟,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代,其诗作多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待友未至之时,描绘了在自然环境中独自思索的情景,体现了对友谊的期待和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的“林下掩荆扉,白日忽已暝”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山林环境,透过荆棘的遮掩,白天的光辉逐渐隐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松风阴壑生,淅沥寒秋听”则通过细腻的声音描绘,营造出一种寒冷的秋意,增强了诗的氛围感。

在“相对淡忘言,诗成禅侣定”中,诗人和友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言语的交谈,而是心灵的契合。诗歌成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反映出深厚的友谊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期子不我来,寂寂孤云径”则以孤独的景象收尾,表达了对友人的失落与期待,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内心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在孤寂中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下掩荆扉:描写林中的小屋被荆棘遮挡,暗示了隐秘与孤独。
  2. 白日忽已暝:时间的流逝让白天迅速变得黑暗,突显孤寂感。
  3. 松风阴壑生:松树的风声在深谷中响起,带来自然的声音。
  4. 淅沥寒秋听:细雨声在寒秋中回响,增强了秋天的寒意。
  5. 相对淡忘言:与友人相对而坐,渐渐忘却言语,展现默契。
  6. 诗成禅侣定:心灵相通,诗意成就了彼此的禅意伴侣。
  7. 期子不我来:期待的朋友未能到来,表达失落之情。
  8. 寂寂孤云径:孤独的云影在宁静的山间小路上游荡,暗示诗人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诗成禅侣定”,将诗与禅意相结合,表现内心的宁静。
  • 拟人:如“松风阴壑生”,赋予松风生命,增强自然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友谊展开,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对友人的期待与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折射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友谊的渴望。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友人的失落感,又有对自然的依恋与安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静谧与隐秘的空间。
  • 荆扉:代表阻隔与孤独。
  • 松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感伤。
  • :象征孤独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林下掩荆扉”主要表达什么意象? a) 自然的美
    b) 孤独与隐秘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期子不我来”意味着什么? a) 期待友人的到来
    b) 对友人的失落感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b

  3. 诗歌中“松风阴壑生”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谷中的风声
    b) 秋天的细雨
    c) 白天的光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感受,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显谟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期待与孤寂的感受,两首诗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华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