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游西山
作者: 王鹄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劳生何日出尘鞿,同上西山揽翠微。
九曲亭前斜照落,万松岭外一僧归。
江声浩浩鹤东去,槲叶萧萧风乱飞。
名士英雄俱已矣,祇余禅榻静相依。
白话文翻译:
人们辛劳的生活何时才能摆脱尘世的束缚,和我一起去西山领略那青翠的微风吧。
在九曲亭前,夕阳斜照着落下,万松岭外,一位僧人正在归来。
江水声浩荡,白鹤正朝东飞去,槲树的叶子在风中纷纷飘落。
那些名士英雄都已不在,只剩下我与这禅榻静静相依。
注释:
- 尘鞿: 指尘世的束缚或羁绊,形容生活的艰辛。
- 翠微: 形容青翠的山色。
- 九曲亭: 指有九个曲折的亭子,可能是特定的景点。
- 浩浩: 形容声音很大,气势磅礴。
- 槲叶: 槲树的叶子,秋天时落叶的景象。
- 禅榻: 禅宗的坐具,象征一种清静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名士英雄: 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暗示时光荏苒,英雄已去,留下的只有静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鹄,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游览西山之时,表达了对尘世喧嚣的逃避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西山》通过描绘西山的自然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全诗以“劳生何日出尘鞿”开篇,直接点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渴望,表现出一种逃避尘世的情感。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西山的美丽景象,九曲亭前的夕阳与归来的僧人,象征着一种静谧而和谐的境界,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前往。
后两联则转向江水与落叶,展现自然的动态美,同时也隐喻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最后一句“名士英雄俱已矣,祇余禅榻静相依”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感叹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珍惜。整首诗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示了王鹄的高超诗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劳生何日出尘鞿”:质问何时能摆脱生活的束缚。
- “同上西山揽翠微”:邀请同行,享受自然风光。
- “九曲亭前斜照落”:描绘夕阳西下的美景。
- “万松岭外一僧归”:表现归来的僧人,增添宁静感。
- “江声浩浩鹤东去”:江水声响,白鹤飞走,象征自由。
- “槲叶萧萧风乱飞”:描写秋天落叶的景象,感叹时光流逝。
- “名士英雄俱已矣”:感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不在。
- “祇余禅榻静相依”:余下的只有宁静的禅榻,表达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尘鞿”比喻生活的束缚。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江声浩浩”与“槲叶萧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尘世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往昔英雄的感慨和对现状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宁静与自然。
- 夕阳:象征时光流逝,带有忧伤情绪。
- 僧人:代表修行与超脱尘世的生活。
- 鹤:象征自由与高远的理想。
- 槲叶:象征秋天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曲亭”是指什么? A. 一处山峰
B. 一座亭子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庙宇 -
“名士英雄俱已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英雄的怀念
B. 对名士的赞美
C. 对未来的向往
D. 对尘世的留恋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与王鹄的山水诗风格比较:
- 王维的《鹿柴》强调静谧之美,带有更多的哲理思考。
- 王鹄的《游西山》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与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选》
- 《王鹄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