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留别伯成先生和澹心韵》
时间: 2025-02-04 15:36: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留别伯成先生和澹心韵
作者:陈维崧 〔清代〕
忆数年间,为汗漫游,轻去其乡。正城楼入夜,无边草白,关河放溜,极目沙黄。广武山雄,碻磝路隘,何必愁人始断肠。风吹尽,是三河侠少,六郡名王。牛衣仍卧王章。笑病马依然恋战场。恰何来同调,金荃一卷,重逢高会,红烛千行。风刮琵琶,霜枯筚篥,又惹归帆带雨张。频回首,是难忘官阁,酒绿茶香。
白话文翻译
回忆这几年来,我在外游荡,轻松地离开了故乡。正当夜幕降临,城楼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苍白,草地无边无际,河水缓缓流淌,远望去沙土一片金黄。广武山巍峨雄伟,崎岖的道路狭窄,何必为此而忧愁,心如刀绞。风一吹,三河的侠客正年轻,六郡的名将依旧在。牛车上依然躺着王章,笑着说病马依旧热爱战斗。何必再来同唱一曲,金色的酒杯一卷,重逢时的欢聚,红烛成千上行。风吹过琵琶,霜打枯筚篥,似乎又勾起了归帆带雨的情景。频频回首,难以忘怀的官阁,酒香茶香扑鼻而来。
注释
- 汗漫游:指的是自由自在地游玩,形容游历的轻松与洒脱。
- 无边草白:形容夜晚草地的苍白,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 关河:指关隘和河流,象征着边疆的辽阔。
- 广武山:地名,象征高耸的山峦。
- 牛衣:牛车,常用于农民的代步工具。
- 金荃:金色的酒杯,象征着丰盛的宴会。
- 琵琶、筚篥:乐器,象征音乐和欢聚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约1700),字子真,号阮亭,江苏镇江人。清朝著名的词人和诗人,擅长描写山水和人物,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著称。他的诗词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作者游历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留别之情和对往昔游历的追忆。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 留别伯成先生和澹心韵》以清新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中以“忆数年间”为引子,回忆过去的游历,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夜幕降临,草地苍白,河水缓缓流淌,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离别的惆怅。尤其是“何必愁人始断肠”,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拒绝被情感束缚。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广武山雄”、“牛衣仍卧王章”等,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生活的平淡。此外,诗人在描写欢聚时,提到了“金荃一卷”和“红烛千行”,让人感受到温暖的聚会氛围和友人的豪情。最后的“难忘官阁,酒绿茶香”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令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以流畅的节奏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数年间:开头回忆过去的时光,设置了怀旧的基调。
- 为汗漫游,轻去其乡:描述过去在外游玩的轻松自在,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 正城楼入夜,无边草白:描绘夜晚的宁静和苍白的草地,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关河放溜,极目沙黄:展现辽阔的自然景观,象征着自由和广阔的视野。
- 广武山雄,碻磝路隘:描写高山和崎岖的道路,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挑战。
- 何必愁人始断肠:表达对人生苦楚的豁达态度。
- 风吹尽,是三河侠少,六郡名王:提到年轻的侠客和名将,象征着青春与理想的追求。
- 牛衣仍卧王章:描述平淡的生活,展现对往事的怀念。
- 笑病马依然恋战场:表达对战斗精神的执着。
- 恰何来同调,金荃一卷:描绘欢聚的场景,展现友人的豪情。
- 风刮琵琶,霜枯筚篥:音乐的意象,象征着欢乐与离别。
- 频回首,是难忘官阁,酒绿茶香:结尾处的留恋,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色与情感结合,如“酒绿茶香”形容友谊的温暖。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如“风吹尽”和“笑病马”,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和人事,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昔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白:象征孤独与思念。
- 关河:象征广阔的天地与心境的开阔。
- 牛衣:生活的平淡与怀旧。
- 金荃:象征友情和团聚的温暖。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反映了他的内心情感,深具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牛衣”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牛车
C. 诗人名字 -
“难忘官阁,酒绿茶香”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A. 自然景色
B. 友人聚会的时光
C. 旅行的经历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怀念
B. 对友情和往昔的珍惜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经典之作,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怀。
- 《月夜忆舍弟》:杜甫诗中对兄弟的怀念和情感共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在故乡思念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孤独,而陈维崧则结合了友情与社交的元素,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层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