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铜泽王归城》

时间: 2025-02-04 16:10:14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铜泽王归城
作者:李端 〔唐代〕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白话文翻译

昔日听说公族出行,随行的人都是高车阔马。
为人处世只求快乐,分担贫困定要体恤疏远的朋友。
我身世承袭汉朝的荣耀,手中所习是鲁国的诗书。
但我仍然说自己没有功德,三年都在石渠之中。

注释

  • 公族:指的是皇族或显赫家庭的成员。
  • 高车:高大的车子,象征着尊贵的身份。
  • 为善:做善事,行善积德。
  • 分贫必及疏:分享贫困,必定要照顾到关系疏远的人。
  • 汉枝叶:指的是汉朝的后裔,含有荣耀的意思。
  • 鲁诗书:指的是鲁国的诗歌和书籍,鲁国是孔子的家乡,以其儒学文化著称。
  • 石渠:古时的一个著名的书院,常用来指代学问的殿堂。

典故解析

  • 汉枝叶:这是指汉朝的后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李端借此强调自己的出身。
  • 鲁诗书:与孔子和儒家文化相关,鲁国作为孔子的故乡,其文化传承影响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字季直,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他的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创作背景

《送铜泽王归城》创作于李端任职期间,表达了对朋友的送别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铜泽王可能是李端的朋友或同僚,诗中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公族出行的盛景,引出对个人处世态度的思考。诗的前两句展现了高贵的出身与随行的盛况,给人一种权贵的印象。然而,李端并没有因此而自满,反而在后两句中流露出一种谦逊和自省。诗中强调了“为善唯求乐”,这不仅是对自己处世态度的反思,也是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深刻批判。李端的身世和学识在诗中得到了体现,但他依然谦虚地表示自己无功德,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学问的执着。整首诗在描绘与自省中交织,既有对友人的送别情感,也有对自己人生的深思,展现了李端独特的文学风格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

    • 过去我听说公族出行,随行的车队都是高贵的车辆,描绘了出行的盛大场景。
  2.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 行善积德只求内心快乐,帮助有困难的人,连关系疏远的朋友也要照顾,表达了一种博大的情怀。
  3.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 自己身世承袭汉朝的荣耀,平日习文练字,学习鲁国的诗书,强调了文化传承与个人修养。
  4. 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 但我仍然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什么功德,三年都在书院中学习,表现出对知识的追求与谦卑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的“出”与“乐”、“贫”与“疏”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学问与石渠相比,暗示知识的深厚与宝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的反思和对知识的追求,展现了作者谦逊而深刻的个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车:象征权贵与荣耀。
  • :代表人间的道德与和谐。
  • 石渠:象征学问的殿堂,体现对知识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公族”指的是什么?
    A. 平民百姓
    B. 皇族或显赫家庭
    C. 乡村的贵族

  2. 诗中强调的“为善唯求乐”是什么意思?
    A. 行善只是为了获得名声
    B. 行善只求内心的快乐
    C. 行善是为了帮助别人

  3. 李端的身世与哪一朝代相关?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
  • 《春晓》:以春天的生机勃勃为背景,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