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卫雄下第归同州》

时间: 2025-01-27 03:49:45

不才先上第,词客却空还。

边地行人少,平芜尽日闲。

一蝉陂树里,众火陇云间。

羡汝归茅屋,书窗见远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卫雄下第归同州
不才先上第,词客却空还。
边地行人少,平芜尽日闲。
一蝉陂树里,众火陇云间。
羡汝归茅屋,书窗见远山。

白话文翻译:

我本不才,先前考中进士,然而如今却空手回家。边疆之地行人稀少,平坦的田野上整日闲适。一只蝉在堤边的树上鸣叫,几缕炊烟在云间飘荡。真羡慕你能回到茅草屋中,透过书窗看到远处的山。

注释:

  • 不才:指作者自谦,表示自己没有才能。
  • 上第:指中举或考取功名。
  • 词客:指以诗词为业的文人。
  • 边地:指边疆地区,通常人烟稀少。
  • 平芜:形容平坦而空旷的土地。
  • 一蝉:一只蝉,象征夏日的宁静。
  • 陂树:堤岸边的树。
  • 众火:指许多家的炊烟。
  • 茅屋:简陋的房屋,常用来形容乡村的朴素居所。
  • 书窗:书房的窗户,象征文人清雅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字君平,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自然,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好友卫雄,卫雄因科举未中而回家,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好友遭遇的同情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要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好友卫雄的惋惜与羡慕。开头两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自谦与好友的失落,传达出一种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中间的描写通过对边地闲适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则以“羡汝归茅屋”作为结尾,表现出诗人对乡土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世界的厌倦,情感真挚而深邃。在语言上,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蝉”、“炊烟”、“远山”等,构成了一幅恬淡的田园画卷,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唐代诗歌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才先上第:自谦之语,表明自己并无才华。
  2. 词客却空还:对好友未能考中而感到惋惜。
  3. 边地行人少:描绘出边疆地区人烟稀少的景象。
  4. 平芜尽日闲:表达了在这片平坦土地上闲适的生活。
  5. 一蝉陂树里:引入自然元素,增添诗意。
  6. 众火陇云间:描绘乡村的宁静与安逸。
  7. 羡汝归茅屋:表露出对好友生活的羡慕之情。
  8. 书窗见远山:象征清雅的文人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一蝉”象征夏日)、拟人(“羡汝”表现情感)等修辞,增添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好友卫雄的送别,表现出对科举失败的惋惜与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对人生不同选择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夏天的宁静与自然的生机。
  • 炊烟:象征温暖的家庭和乡土气息。
  • 远山:象征理想与归属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羡汝归茅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繁华的向往
    • B. 对乡村生活的羡慕
    •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2. “边地行人少”中的“边地”指的是哪里?

    • A. 城市
    • B. 边疆地区
    • C. 山区
  3. 诗人的自谦表现在哪一句中?

    • A. 不才先上第
    • B. 书窗见远山
    • C. 众火陇云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二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