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炉最高顶,中有高人住。
日暮下山来,月明上山去。
白话文翻译:
香炉的最高顶上,住着一位高人。
日落时他下山,月明时他又上山。
注释:
- 香炉:指香炉峰,位于庐山,形似香炉,是著名的山峰。
- 高人:象征着隐士或高人,指那些超脱世俗、追求高尚理想的人。
- 日暮:日落,太阳下山的时刻。
- 月明:月亮明亮的时候,通常指夜晚。
典故解析:
“高人”常用于形容那些脱离尘世纷扰、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这与道教文化中对隐士的崇拜有关。香炉峰作为自然景观,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寓意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主要以清新、自然见长,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下,文人有着对山水的向往,隐士文化也逐渐盛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诗歌鉴赏:
《感兴》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诗中通过描绘香炉峰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高人隐士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直接点出“香炉最高顶”,给人一种崇高而遥远的感觉,象征着理想的追求。接着“中有高人住”,将高人这一意象引入,隐喻那些超脱世俗、寄情于自然的人,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日暮下山来,月明上山去”,通过昼夜交替的描写,表现了高人生活的规律与宁静。日落与月明的对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展现了一种和谐、优雅的生活状态。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炉最高顶:开篇即点明地点,香炉峰在唐代被誉为名胜,象征着高洁。
- 中有高人住:隐喻那些追求理想、超然物外的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 日暮下山来:日落意味着一天的结束,暗示隐士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 月明上山去:月亮的明亮象征着夜晚的宁静,隐士在夜晚再度回归自然,体现了一种循环与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高人、香炉、日月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清新自然的画面。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借助自然景观呈现出一种高洁、超然的生活理想,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平静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香炉:象征着高洁和超然,代表隐士的理想境界。
- 高人:代表追求理想与精神境界的人,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日月:体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烹饪工具
b) 高洁的理想
c) 日常生活用品
答案:b) 高洁的理想 -
“日暮下山来,月明上山去”的意象传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喧嚣
b) 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c) 无尽的追求
答案:b) 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诗中的“高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超脱尘世的隐士
c) 社会名流
答案:b) 超脱尘世的隐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李端的《感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王维更多地侧重于山水的秀美,而李端则突出了隐士生活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