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后寄诠老》
时间: 2025-01-27 04:35:2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火后寄诠老
作者: 木待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搀枪堕九宵,列缺乱阡陌。
西城若黔庐,东墟已堆甓。
幽栖仅容膝,隐市意自适。
天公不我相,同此编户厄。
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
终焉感穷途,万虑集中夕。
载观宇宙内,内在等公宅。
鄙夫六尺躯,俯仰叹逼仄。
炙手事当路,快意已烂额。
野子今兀然,乘除付陈迹。
此身亦何有,而复身外惑。
相逢肯分山,试面九年壁。
白话文翻译
在九天之外,我手握长枪,乱世中道路交错。
西城如同黔庐一般平静,东边的集市已经堆满了砖石。
幽静的栖息之地仅容得下双膝,隐居于市井中意自逍遥。
天公没有眷顾我,我与这些无名之辈同受困厄。
我一生只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不相信天地会如此狭窄。
最后感叹人生的穷途末路,万千烦恼在黄昏时聚集。
我在宇宙之间观察,内心也如同家中一般平静。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仰望四周感叹一切的逼仄。
在当今的社会中,快意已化为满头大汗。
如今的世界已经荒凉,过去的成就只剩下陈迹。
这一生我又有什么呢?还要再外求什么?
如果相遇时能分开山河,试着面对九年的墙壁。
注释
- 搀枪:可能指持枪或手握武器的样子。
- 黔庐:指安静的居所,黔是黑色,象征庄重。
- 隐市:隐居于市井中,指在繁华的城市中寻找安宁。
- 编户:指平民百姓,常用来形容普通人。
- 丘壑:比喻人生的境遇与经历。
- 穷途:指走到尽头的路。
- 鄙夫:自谦之词,指普通人。
- 炙手:指热手,意指当今社会名利的争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平生一丘壑”,反映了一种对人生局限的感慨,表达了即使在狭窄的天地中也能找到自我安宁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木待问,宋代诗人,生平多游历,诗风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动荡时代,诗人身处混乱的社会中,抒发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探讨了隐逸与世俗的关系。
诗歌鉴赏
《火后寄诠老》是一首深刻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命运的思考。开头几句以动乱的社会背景引入,强调了诗人所处时代的混乱与无奈。诗中“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一句,表现了对人生宽广可能性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哲理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对比,既有对社会的批判,也有对自我内心的探讨,情感丰富而深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搀枪堕九宵:用武器表明自己在动乱中的角色。
- 列缺乱阡陌:描绘了战乱造成的混乱场面。
- 西城若黔庐:对比西城的安静与东边的繁华。
- 幽栖仅容膝:表达了隐居生活的窘迫与无奈。
- 天公不我相:感觉受到上天的抛弃。
- 平生一丘壑:对人生局限的感慨。
- 终焉感穷途:对人生尽头的审视。
- 载观宇宙内: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
- 鄙夫六尺躯:自谦,描绘自己的渺小。
- 炙手事当路: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 野子今兀然:对时局的无奈。
- 此身亦何有:反思人生的意义。
- 相逢肯分山:希望与人相遇时能分开困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丘壑”比喻人生的境遇。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社会动荡及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隐逸与世俗之间的矛盾,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枪:象征力量与斗争。
- 西城、东墟:象征了生活的不同状态。
- 丘壑:象征人生的经历。
- 六尺躯:象征个体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平生一丘壑”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诗人的人生经历
C. 诗人的理想 -
“鄙夫六尺躯”中的“鄙夫”是指怎样的人? A. 高贵的人
B. 自谦的普通人
C. 富有的人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诗作,描绘了对人生的哲思。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名作,展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写自然与人生的和谐,与《火后寄诠老》的动荡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