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时间: 2025-01-27 03:18:44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意思解释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作者: 李端 〔唐代〕

原文展示: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这里寻找凉爽,想要避暑于这座宝贵的寺庙,
害怕烈日,仰望天空中的星星。
我躺在草地上,像成双成对的鸳鸯一样,
坐在池边,仿佛身处于虎溪之畔。
树木静谧,远离人迹,
傍晚的山上鸟儿向西飞去。
如果你想问我无心的道理,
那就请看那莲花,虽生于淤泥却依然清香。

注释:

  • 宝刹:宝贵的寺庙,指慈恩寺。
  • 畏日:害怕太阳的炙烤,表现出避暑的心情。
  • 璇题:璇璣星,古代指天上的星星。
  • 卧草:躺在草地上,形象生动。
  • 虎溪:指虎溪,是风景如画的地方,意在比喻环境的优美。
  • 无心法:无心的道理,指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 莲花隔淤泥:莲花生于淤泥而不染,形象地传达了高洁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季,诗人避暑于慈恩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期,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象寄托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避暑”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在慈恩寺的清凉环境中,感受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开头两句“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便引出了诗人的心境:在炎热的夏日,他寻求凉爽与心灵的寄托。接下来的“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不仅展现了诗人悠闲的姿态,还通过鸳鸯和虎溪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情的和谐。后两句“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图景,令人心神向往。最后两句“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更是点明了诗人超然的哲思:即使身处纷扰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心灵的清净与高洁,莲花的意象更是将这份高洁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追凉寻宝刹:诗人为了寻找凉爽而来到这座宝贵的寺庙。
  • 畏日望璇题:害怕炎热的太阳,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星星,显现出他对清凉的渴望。
  • 卧草同鸳侣:躺在草地上,和成双成对的鸳鸯一样自在。
  • 临池似虎溪:坐在池边,感受着如同虎溪般的自然美景。
  • 树闲人迹外:树木静谧,远离人迹,突出诗人独自享受的宁静。
  • 山晚鸟行西:傍晚的山上,鸟儿飞向西边,增添了意境的悠远。
  •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如果有人问我无心的道理,那就请看那莲花,即使生于淤泥,依然清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与鸳鸯的悠闲状态相比较,突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 拟人:鸟儿“行西”,赋予自然以生命和灵动。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韵律感,增强了诗的韵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世界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清凉的环境与舒适的心情。
  • 鸳侣:象征着和谐与爱情,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莲花:象征着纯洁和高尚,虽生于淤泥,却不受染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宝刹”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寺庙
    • B. 山谷
    • C. 江湖
  3.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中的莲花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
    • C. 名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虽然两者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李端生平及其作品研究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