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前游仙词七十一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25: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前游仙词七十一首 其一
作者: 杨启宇
玉笛遥飞月下声,曲中幽怨总难论。
已灰蜡炬深宵泪,恍见青娥梦里身。
摇素手,抿朱唇,美人心事不分明。
觉来细味当时景,眼角依稀有泪痕。
白话文翻译:
在月下,遥远的玉笛声飘荡,曲调中所蕴含的幽怨难以用言语表达。蜡烛的泪水在深夜中已经烧尽,恍惚间,我仿佛在梦中看见那位美丽的青娥。她轻轻摇动着白皙的手,微微抿起红唇,心中的愁苦却依然不清晰。醒来后,细细品味那时的情景,眼角依稀留下了泪痕。
注释:
- 玉笛:指一种古代乐器,声音清脆,常用来表达柔情。
- 幽怨:形容深沉的怨恨或柔情,常与爱情相关。
- 蜡炬:指蜡烛,这里用来比喻时间流逝和泪水。
- 青娥:常指美丽的女子,带有一定的神秘感。
- 抿:轻轻闭合,形容微微的动作。
典故解析:
“青娥”在古典诗词中常用以指代美丽的女性,往往与神话传说中的嫦娥有关,象征高洁和孤独。“月下”的意象则寓意着浪漫和忧伤,常与思念、离愁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启宇,现代诗人,作品常见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关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深夜,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通过对月下音乐的描写,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与感伤。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月下的音乐与蜡炬的意象构建了一种深邃而细腻的情感氛围。开头用“玉笛遥飞月下声”引入了夜晚的静谧与音乐的悠扬,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的境地。曲中所蕴含的“幽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苦涩与对往昔的追忆。接下来的“已灰蜡炬深宵泪”,不仅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也隐喻了对过往情感的无奈与泪水。最后两句通过对“美人心事”的描写,表现了爱情的复杂与难以言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感伤。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情感的表达也极为真挚,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笛遥飞月下声:在月光下,悠远的笛声传来,营造了神秘的夜晚氛围。
- 曲中幽怨总难论:乐曲中含有深深的怨恨与情感,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
- 已灰蜡炬深宵泪:蜡烛的光已经熄灭,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心中的泪水。
- 恍见青娥梦里身:在梦中似乎看见了那位美丽的女子,带有些许幻影的感觉。
- 摇素手,抿朱唇:描绘她轻轻动作的细腻,展示了她的美丽与愁苦。
- 美人心事不分明:她的内心情感复杂,难以捉摸。
- 觉来细味当时景:醒来后回味那时的情景,感受尤在心头。
- 眼角依稀有泪痕:最后留下了泪痕,显示出心中的伤感与追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炬比作时间流逝,象征爱情的无奈。
- 拟人:乐曲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其对人的影响。
- 对仗:如“摇素手,抿朱唇”,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爱与思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无奈,强调了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思念与美好。
- 玉笛:代表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蜡炬: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悲伤。
- 青娥:意指美丽与纯洁的爱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玉笛”象征什么?
- A) 乐器
- B) 悲伤
- C) 光明
- “已灰蜡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希望
- 整首诗主要围绕什么主题?
- A) 友情
- B) 爱情
- C) 自然
- 诗中“玉笛”象征什么?
答案:
- A) 乐器
- B) 无奈
- B) 爱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但更侧重于女性的自我感受与内心的挣扎。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现代诗学研究文章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