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2-04 15:32:46

可意黄花人不知,黄花标格世间稀。

园葵裛露迎朝日,槛菊迎霜媚夕霏。

芍药好,是金丝。

绿藤红刺引蔷薇。

姚家别有神仙品,似着天香染御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张孝祥 〔宋代〕

可意黄花人不知,
黄花标格世间稀。
园葵裛露迎朝日,
槛菊迎霜媚夕霏。
芍药好,是金丝。
绿藤红刺引蔷薇。
姚家别有神仙品,
似着天香染御衣。

白话文翻译:

这幅画面中,虽然黄花的美丽让人心醉,但无人知晓它的意趣;黄花的品格在世间是极其稀有的。园中的葵花在露水的滋润下迎接朝阳,篱笆旁的菊花迎着霜寒,愈发显得娇媚。芍药花的美丽宛如金丝般珍贵。绿色的藤条和红色的刺带着蔷薇花,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姚家的花卉别具神仙般的品味,仿佛沾染了天香,像是为帝王所穿的衣服所染。

注释:

  • 可意:令人心醉。
  • 园葵:指的是种植在园中的葵花。
  • 裛露:沾着露水,形容清晨的景象。
  • 槛菊:篱笆旁的菊花。
  • 媚夕霏:在傍晚的霜霭中显得特别妩媚。
  • 姚家:指的是著名的花卉栽培家姚氏,象征着品位的高雅。
  • 天香:比喻花的香气如同天上的香气,形容极其芬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文友,号东山,南宋时期的词人,生于当时的动荡岁月,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词产生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舛的时代,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他对美与真情的执着。

诗歌鉴赏:

《鹧鸪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花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诗的开头部分,诗人通过“黄花”的意象,表达了其独特的美学观念,暗示了世间的美好往往被人忽视,只有细心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意趣。同时,诗中描写的“园葵”、“槛菊”及“芍药”各具特色,生动地呈现出花卉在不同光景中的美态,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自然画卷。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花卉的赞美,反映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特别是在“姚家别有神仙品”一句中,诗人不仅赞美了花卉的高雅,更引申出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传达了他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可意黄花人不知:表现出黄花的美丽令人感到愉悦,但却鲜有人能领会其深意。
  • 黄花标格世间稀:强调黄花的独特与稀有,暗示了真正的美丽是难以寻觅的。
  • 园葵裛露迎朝日:描绘葵花在晨露中迎接阳光,生动展现自然的清新。
  • 槛菊迎霜媚夕霏:表现出菊花在霜降中愈加妩媚,象征着坚韧与美丽并存。
  • 芍药好,是金丝:将芍药的美丽比作金丝,体现其珍贵之感。
  • 绿藤红刺引蔷薇:通过色彩对比,展现花卉的多姿多彩。
  • 姚家别有神仙品:引入姚家作为高雅品位的象征,传达出一种生活哲学。
  • 似着天香染御衣:将花的香气与高贵的皇室衣物相提并论,体现对美的极致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芍药比作金丝,形象生动。
  • 拟人:将花的状态与情感相结合,使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着独特的美,代表了被忽视的真美。
  • 园葵、槛菊:分别代表了朝阳与傍晚的美,体现了生命的不同阶段。
  • 芍药:象征珍贵与美丽。
  • 姚家:象征着高雅与神秘的品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可意黄花人不知”中的“可意”是什么意思?

    • A) 令人厌倦
    • B) 令人心醉
    • C) 令人失望
  2. “芍药好,是金丝”中的“金丝”形容什么?

    • A) 颜色鲜艳
    • B) 美丽珍贵
    • C) 香气四溢
  3. 诗中提到的“姚家”象征什么?

    • A) 普通人家
    • B) 高雅品位
    • C) 自然美

答案

  1. B) 令人心醉
  2. B) 美丽珍贵
  3. B) 高雅品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张孝祥与李清照在自然景物描写上的异同。张孝祥偏向于描写花卉的细腻与美,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与个人经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大全》
  • 《李清照与张孝祥的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