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二十八》

时间: 2025-04-29 10:16:36

陌上开残艳艳花。

东君得意与芳华。

愧无远翼随青鸟,那有闲情赋白蛙。

闻折柳,忆投瓜。

金尊檀板总堪嗟。

催人岁月何时了,重迭春山绕县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陌上开残艳艳花。
东君得意与芳华。
愧无远翼随青鸟,那有闲情赋白蛙。
闻折柳,忆投瓜。
金尊檀板总堪嗟。
催人岁月何时了,重迭春山绕县衙。

白话文翻译

在田间小路上,残花依然绽放着艳丽的色彩。
春天的君主(东风)得意地与花儿争艳。
我自愧没有远大的志向像那青鸟飞翔,
又怎能有闲情来吟咏那白蛙呢?
听到柳枝被折下的声音,想起了往昔的瓜田。
金杯和檀板让我感慨不已,
时光催人,岁月何时才能结束呢?
春山重叠,环绕着县衙。

注释

  • 东君:指春天的君主,常用以指代春风。
  •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自由和远方。
  • 白蛙:多半是指白色的蛙鸣,可能暗指一种闲适的生活或情趣。
  • 折柳:折柳作为送别的象征,多有离别之意。
  • 金尊:金制的酒杯,用于饮酒时的豪华。
  • 檀板:一种乐器,常用于伴奏,象征欢聚或娱乐。

典故解析

  • 青鸟:在古代诗文中,青鸟常用来象征远方的理想或追求,具有自由飞翔的寓意。
  • 折柳:传说中,折柳是古人送别的习俗,象征着对离别之人的眷恋和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易霖(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日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流逝,结合个人的经历与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生命的无常。开头两句描绘了春花的绚烂,隐含着对生命美好的赞美与留恋。东君(春风)的得意与芳华相得益彰,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而接下来的句子则表现出诗人的自愧与无奈,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尤其是“愧无远翼随青鸟”,用青鸟象征梦想,表现出对高远理想的向往,却又因自身的局限而感到羞愧。

接下来的部分则通过听觉的描绘(“闻折柳”)回忆起往昔,似乎在唤起那些美好的回忆,但又与现实的无常形成强烈对比。金尊和檀板则象征着繁华与享乐,却又让人感叹岁月的匆匆流逝。最后一句“重迭春山绕县衙”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隐喻了人生的循环与无尽,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陌上开残艳艳花:描绘春天田间小路上盛开的花,暗示生命的美好。
  2. 东君得意与芳华:春天的到来使得花儿争相开放,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3. 愧无远翼随青鸟:诗人自愧无能飞翔,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无奈。
  4. 那有闲情赋白蛙:无暇欣赏生活中的悠闲与乐趣,隐含对生活的无奈。
  5. 闻折柳,忆投瓜:耳闻折柳声,唤起对往昔的思念与怀旧。
  6. 金尊檀板总堪嗟:金杯和乐器让人感慨,暗示人生短暂与享乐的无常。
  7. 催人岁月何时了:反思时光流逝的无情,表达对青春的惋惜。
  8. 重迭春山绕县衙:描绘春天的自然美景,象征人生的循环与无止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鸟比作梦想,增强了对理想的向往感。
  • 拟人:东君得意,赋予春风以情感,使其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春天的美好、理想的追求与时光的无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青鸟:代表理想与自由的追求。
  • :象征离别与怀旧。
  • 金尊与檀板:象征享乐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君”指的是谁? A. 春天的君主
    B. 夏天的君主
    C. 冬天的君主
    D. 秋天的君主

  2. “愧无远翼随青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无奈与羞愧
    C. 喜悦
    D. 怀念

  3. 诗中的“金尊”和“檀板”象征着什么? A. 富贵与享乐
    B. 贫穷与苦难
    C. 自然与和谐
    D. 忧伤与离别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流逝。
  • 《临江仙》(李煜):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

诗词对比

  • 《春望》与《鹧鸪天》:同为春天题材,前者更侧重于国家的兴亡,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感受与理想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