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泽民小景并诗后》
时间: 2025-01-11 08:11: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朱泽民小景并诗后
作者:吴宽 〔明代〕
睢阳画癖不可医,
睢阳作画真画师。
岂惟长绢善挥洒,
只此短纸谁能为。
野旷天寒气萧爽,
人坐茅亭绝尘想。
阶前旧雨客不来,
天末晴云心独往。
青山滴滴青于苔,
平地忽见芙蓉开。
秋声似向耳边起,
石上乔松若个栽。
意长要在无多笔,
余墨淋漓缀唐律。
诗中有画画中诗,
百年再见王摩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画作的热爱与思考。开头提到睢阳的画技无人能比,强调画师的技艺独特。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寒冷野外的宁静画面,坐在茅亭中,思绪飘远。随后的描写中,青山和芙蓉花交相辉映,秋声渐起,石头上的松树仿佛在微风中摇曳。最后,诗人表达了意境的追求,认为不需要过多的笔墨,余墨的韵味已足够,强调了诗画相融的关系,最后提到王摩诘(王维),表达了对其作品的向往与敬仰。
注释
- 睢阳:古地名,今河南省睢阳区。
- 画癖:指对绘画的痴迷与热爱。
- 长绢:指绘画用的长幅丝绢。
- 短纸:指小幅的纸张,生动地呈现了作画的工具。
- 茅亭:茅草搭建的亭子,象征着简朴与自然。
- 青山:指青翠的山峦,常象征着宁静与自然的美。
- 芙蓉:即荷花,通常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 王摩诘:王维的号,代表着诗与画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宽,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吴宽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中,反映了他在生活中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融合了绘画与诗歌的艺术特征,展现了吴宽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诗的开头,对睢阳的画技给予高度评价,展示了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尊重与向往。接着,诗人转向描绘冬日的野外景色,表达了一种孤独却又清新的情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展示了秋声与青山的共鸣,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最后,诗人强调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念,显示了他对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与融合。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颂扬,更是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吴宽作为一位文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睢阳画癖不可医,睢阳作画真画师】:开篇强调了画师的技艺,表现出对其崇敬和钦佩。
- 【岂惟长绢善挥洒,只此短纸谁能为】:对比长绢与短纸,表达了对画作的独特见解,指出短纸也能创作出美丽的画。
- 【野旷天寒气萧爽,人坐茅亭绝尘想】:描绘了一个寒冷清新的环境,表现出诗人宁静的心境。
- 【阶前旧雨客不来,天末晴云心独往】:表达了对往日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由的向往。
- 【青山滴滴青于苔,平地忽见芙蓉开】: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细腻之美,表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 【秋声似向耳边起,石上乔松若个栽】:通过拟人化手法,使自然元素更具生动感。
- 【意长要在无多笔,余墨淋漓缀唐律】:强调了艺术创作中意境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唐诗的向往。
- 【诗中有画画中诗,百年再见王摩诘】:总结全诗,展现了诗与画的交融,并向王维致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情感与动作,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表达了诗与画相互融合的理念,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睢阳画癖:象征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 茅亭:象征着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 青山与芙蓉:自然的美,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新生。
- 秋声与乔松:自然的声音与景象,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睢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河南
C. 浙江
D. 四川 -
诗人认为,长绢与短纸的区别是什么?
A. 画技的高低
B. 材料的优劣
C. 纸张的大小
D. 无法比较 -
“意长要在无多笔”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要写很多字
B. 意境更重要,不在于笔墨的多少
C. 需要用很多工具
D. 画要画得细致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悟。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孤独与自由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吴宽与王维的作品对比:两者都将自然与情感相结合,但王维更侧重于哲理的思考,而吴宽则更加关注艺术形式的探索与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王维诗文研究》
- 《吴宽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