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词》

时间: 2025-01-11 06:08:55

翻为多情损性灵,断魂还认陇山青。

何因得证摩尼塔,一卷笼中《般若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鹦鹉词
作者: 王誉昌 〔清代〕
翻为多情损性灵,
断魂还认陇山青。
何因得证摩尼塔,
一卷笼中般若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多情而损害了性情,虽然心灵断裂,却仍能认出陇山的青翠。为何能够证悟摩尼塔的真谛呢?这全因手中有一卷般若经,囚禁在笼中。

注释:

  • 翻为:翻译成,表示一种变换的状态。
  • 多情:对感情的执著,容易动情。
  • 损性灵:损害了内心的灵性和情感。
  • 断魂:形容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
  • 陇山:指的是陇山,青翠的山脉。
  • 摩尼塔:佛教中的一种象征,表示真理。
  • 般若经:佛教经典之一,传达智慧的教义。

典故解析:

  • 摩尼塔:出自佛教文献,象征智慧与真理的象征,诗人在此用以表明追求真理的渴望。
  • 陇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提及,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相互映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誉昌,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内心情感,风格典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经历情感波折之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内心的苦闷与寻求解脱的心态。

诗歌鉴赏:

《鹦鹉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诗的开头“翻为多情损性灵”,便直接揭示了诗人因多情而使其性情受损的状态,情感的纠葛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一种痛苦的美感。接着“断魂还认陇山青”,表达了即使在极度悲伤中,诗人依旧能够认出自然的美丽,显示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无奈之感。最后两句提到“摩尼塔”和“般若经”,则是对智慧的渴求和对真理的追求,表明诗人试图通过哲学和宗教的力量来解脱内心的痛苦,寻找精神的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翻为多情损性灵:由于多情而导致性情受损,暗示内心矛盾。
  2. 断魂还认陇山青:即使心灵断裂,仍能认出美丽的陇山,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3. 何因得证摩尼塔:疑问句,探讨为何能领悟到真理。
  4. 一卷笼中般若经:暗示智慧的存在,强调知识和修行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多情损性灵”和“断魂还认陇山青”,对称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般若经”比作一种精神的寄托,表现出诗人对智慧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多情与智慧的对比,探讨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痛苦的反思与对智慧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多情:象征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 断魂:表现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 陇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摩尼塔:象征智慧与真理。
  • 般若经:代表修行与思考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摩尼塔”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智慧与真理
    C. 个人情感

  2. 填空题: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因多情而____性灵。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陇山”是一个象征痛苦的地方。(对/错)

答案:

  1. B. 智慧与真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
  • 《夜泊牛津》 〔杜甫〕:探讨孤独与思乡。

诗词对比:

  • 《庐山谣》 〔李白〕:同样描绘自然,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
  • 《登高》 〔杜甫〕:虽然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是沉重与哀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王誉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