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春草》
时间: 2025-01-11 08:46: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春草
作者: 王荪 〔清代〕
才过冰霜,天涯雨润,挹染轻尘。
绕长堤曲岸,愁烟迷雾,故宫荒榭,怨绿凝云。
最是年年,送人南浦,一唱阳关黯断魂。
凄凉景,况邮亭去马,踏遍蹄痕。
青青。不见王孙。有几处江头泪未匀。
更碧砌闲来,香侵绫袜,瑶阶散步,色染罗裙。
低唤丫鬟,忙寻台榭,拔得柔苗种种新。
消清昼,共双双姊妹,赌向花茵。
白话文翻译
刚刚经历了冰霜的季节,天涯的雨水滋润着大地,轻轻地抚摸着尘埃。
沿着长堤曲岸,愁苦的烟雾弥漫,故宫的荒凉亭榭中,怨恨的绿意凝聚着乌云。
最让人感伤的是年年离别,送别友人到南浦,一曲《阳关三叠》唱得令人心碎。
凄凉的景象,更何况在邮亭旁的马去马来,踏遍了多少痕迹。
青青的草地上,王孙已经不见,只有江边的泪水未曾干涸。
更是碧色的台阶空闲时分,香气侵染了绫袜,瑶阶上散步,罗裙的颜色也被染上。
低声呼唤丫鬟,忙着寻找台榭,拔得柔嫩的苗木种种新。
消磨着清晨,共那双双姊妹,赌向花丛的游戏。
注释
- 挹染:用手或器物轻轻地沾染,这里形容细腻的雨水润泽大地。
- 长堤曲岸:指弯曲的堤岸,景致优美。
- 南浦:泛指南方的水边,通常为送别之地。
- 阳关:古代著名的关隘,常用来表达离别。
- 王孙:指的是离家游子的年轻人,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瑶阶:用瑶石铺成的台阶,象征奢华与美好。
- 双双姊妹:指两位姐妹,表现一种亲密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荪,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期。他的诗歌普遍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沁园春 春草》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在这一季节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离别的感慨,充满了伤感与柔情。
诗歌鉴赏
《沁园春 春草》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诗作。开头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冰霜刚过,雨水滋润着大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诗人用“挹染轻尘”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细腻,带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转向愁苦,尤其是在描写送别时,诗人以“送人南浦,一唱阳关黯断魂”将离别的愁苦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映射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一种“离愁别绪”的主题。诗人不再只关注自然的美丽,而是将目光投向人际关系的脆弱与离散。尤其是“青青。不见王孙”一句,表达了对离去朋友的思念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美好,更为离别增添了几分凄凉。诗人在这种对比中,巧妙地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即美好的事物往往伴随着离别的苦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过冰霜:春天刚刚来临,冰霜消融。
- 天涯雨润:遥远的地方经历了春雨滋润。
- 挹染轻尘:春雨细腻,轻柔地滋润着大地。
- 绕长堤曲岸:描绘了长堤旁曲折的风景。
- 愁烟迷雾:愁苦的情绪如烟雾般弥漫。
- 故宫荒榭:故宫的亭台已显得荒凉。
- 怨绿凝云:绿色的植物与阴云形成对比,暗示着怨恨的情感。
- 最是年年,送人南浦:每年送别朋友,情感愈加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比作愁苦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春雨与植物的描写,人性化地表现自然的情感。
- 对仗:词句结构对称,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离别”与“思念”。诗人在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痛苦之间,表达了一种深邃的情感,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新生与希望。
- 南浦:代表离别与思念的地方。
- 阳关:象征着离别与不舍。
- 王孙:代表游子,象征离别的哀愁。
- 瑶阶:象征奢华与美好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是什么?
- A. 刚过冰霜
- B. 秋天的落叶
- C. 夏天的烈日
-
“送人南浦”中的“南浦”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未来
- B. 离别的地方
- C. 归乡的路
-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的是什么?
- A. 一位王子
- B. 远行的游子
-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以离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王荪的《沁园春 春草》与李白的《送友人》均以离别作为主题,但王荪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而李白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