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献公祠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4 06:57:1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陈靖献公祠三首 其一
作者: 沈磐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强干谋成祸乱纡,渔阳突骑竟长驱。
运筹不少黄罗汉,坚壁难逢周亚夫。
司马岂闻娴将略,秩宗何自绾兵符。
宫车赴火君臣尽,一寸丹心逐鼎湖。
白话文翻译:
强大的权臣策划的阴谋最终导致了国家的混乱,渔阳的突骑兵一路长驱直入。
运筹帷幄的能力却不如黄罗汉(指汉朝的名将),坚守城池也难以匹敌周亚夫(周亚夫是汉朝著名的将领)。
司马迁怎能理解熟练的战略,秩宗(指统治者)又为何亲手束缚军权?
皇宫的车驾直奔火海,君臣都已覆灭,只有这寸寸丹心在追逐着鼎湖的理想。
注释:
- 强干: 强大的权臣。
- 谋成: 策划的阴谋得逞。
- 渔阳: 指古代的一个地名,渔阳突骑是指突如其来的敌军。
- 黄罗汉: 指的是汉朝名将黄承儿。
- 周亚夫: 汉朝著名将领,以坚守城池著称。
- 司马: 指司马迁,著名历史学家。
- 秩宗: 指的是统治者。
- 宫车赴火: 比喻皇权的覆灭。
- 丹心逐鼎湖: 表达忠贞的心追逐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磐,清代诗人,字子华,号阮亭,生于1640年,卒于1717年。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笔。他的作品常常反映时代风貌,关心国家大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际,沈磐通过追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国家存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用“强干谋成祸乱纡”揭示了权臣的阴谋对国家的破坏,紧接着通过渔阳突骑的描写,渲染了战争的紧迫感与混乱。作者以黄罗汉与周亚夫的对比,强调了运筹帷幄的重要性与坚守的无奈,展现了历史的不公与英雄的无奈。
“司马岂闻娴将略”一句指出了历史与现实的隔阂,司马迁的历史智慧在当今却被忽视,显示出统治者的不明智与对军事的轻视。最后的“宫车赴火,君臣尽”则预示着权力的覆灭与忠心的无奈,尽管“丹心逐鼎湖”,却难以改变历史的潮流。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勾勒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情感真挚,思想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强干谋成祸乱纡: 权臣的阴谋导致了国家的混乱。
- 渔阳突骑竟长驱: 渔阳的骑兵在战场上肆意进攻。
- 运筹不少黄罗汉: 运筹帷幄的能力不及黄罗汉(名将)。
- 坚壁难逢周亚夫: 坚守城池也难以与周亚夫匹敌。
- 司马岂闻娴将略: 司马迁怎能理解熟练的军事策略。
- 秩宗何自绾兵符: 统治者为什么要亲手束缚军权。
- 宫车赴火君臣尽: 皇权覆灭,君臣皆亡。
- 一寸丹心逐鼎湖: 忠诚之心追逐理想与信念。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历史人物,揭示忠诚与无奈。
- 隐喻: “宫车赴火”暗示权力的毁灭与悲剧。
- 排比: 多句叠加,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忧虑与对忠诚理想的追求,揭示了权力与责任、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强干: 权力与阴谋。
- 渔阳突骑: 战争与混乱。
- 黄罗汉、周亚夫: 英雄与无奈的对比。
- 宫车赴火: 权力的覆灭。
- 丹心: 忠诚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罗汉”指的是谁?
A. 汉朝名将
B. 诗人本人
C. 一位历史学家
答案:A -
诗中“宫车赴火”比喻什么?
A. 权力的荣耀
B. 权力的覆灭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B -
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态度是?
A. 赞美与崇敬
B. 轻视与否定
C. 忧虑与反思
答案:C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磐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中的历史人物与文化》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陈靖献公祠三首 其一》的诗意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