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消寒》
时间: 2025-01-27 03:57: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冻雪拳鸦,深松隐鹤,绮窗风紧。
貂茸护暖,减了弄妆清兴。
问园梅开将未开,小阑浅压苔枝冷。
忆六朝山色,愁娥难画,峭寒同警。
云影。西楼暝。正酒熟枫根,笛飘竹径。
灯帘自倚,销得玉釭兰烬。
怕窥檐霜月半棱,夜阶渐觉遥漏静。
且围炉小试龙团,也胜椒花饮。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雪覆盖着乌鸦,深松树中隐匿着仙鹤,窗外的寒风吹得紧紧的。
貂皮裘衣保暖,减弱了我打扮的清雅兴致。
问梅花何时开,园中的小栏杆轻轻压着苔藓的冷枝。
回忆六朝时期的山色,愁苦的女子难以描绘,刺骨的寒意如同警告。
云影在西楼逐渐昏暗,正好酒熟了,枫根飘散着香气,笛声在竹林小径上回荡。
灯帘倚靠,蜡烛的光辉已然熄灭。
害怕窥视檐下的霜月半弯,夜间的阶梯渐渐感到空寂。
不如围炉小试龙团茶,反而比椒花饮更胜一筹。
注释
- 冻雪拳鸦:指的是在寒冷的雪地上,乌鸦的形象。
- 深松隐鹤:深松树中藏着仙鹤,暗示隐逸之意。
- 绮窗风紧:华丽的窗前,寒风刺骨。
- 貂茸:貂皮,指用貂皮制成的裘衣,保暖的象征。
- 弄妆清兴:打扮时的清新兴致。
- 六朝山色:指的是六朝时期的自然风光,代表着一种怀古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阮恩滦,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典雅,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的回忆。他的诗歌通常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琐窗寒 消寒》创作于寒冬时节,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冬日的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对往昔的追忆。诗中使用了大量自然意象,表现出一种孤寂却又温馨的情感。
诗歌鉴赏
《琐窗寒 消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天的冷寂与温暖的内心感受。首联以“冻雪拳鸦,深松隐鹤”开篇,描绘了寒冷雪景中的乌鸦与隐秘的仙鹤,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寒冬的萧瑟,令人感到孤独与凄凉。接着,诗人用“貂茸护暖,减了弄妆清兴”表明了外在寒冷让内心的清雅兴致受到抑制,这种对比深化了诗的情感。
诗中“问园梅开将未开”引出了一种期待,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希望,虽然寒冷,但诗人仍在期盼春暖花开。接下来的“忆六朝山色”则转向了对过去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形成了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哲理的气氛。最后,围炉小试龙团的意象,象征着温暖与团圆,显示了在寒冷环境中人们对温暖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冻雪拳鸦,深松隐鹤:描写寒冷的雪地与隐蔽的仙鹤,传达出孤独的意境。
- 绮窗风紧:华丽的窗前,寒风刺骨,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
- 貂茸护暖,减了弄妆清兴:保暖的衣物使得诗人打扮的兴致减弱,反映了对寒冷的无奈。
- 问园梅开将未开:表达对梅花开放的期待,象征着希望。
- 小阑浅压苔枝冷:小栏杆轻压苔藓,表现出一种无声的寒冷。
- 忆六朝山色:回忆历史的美好,带有感伤。
- 愁娥难画,峭寒同警:愁苦的女子难以描绘,寒冷的警示。
- 云影。西楼暝:西楼的昏暗,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正酒熟枫根,笛飘竹径:酒香与笛声相互交织,表现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灯帘自倚,销得玉釭兰烬:灯光微弱,象征着生活的宁静。
- 怕窥檐霜月半棱:害怕看到半弯的霜月,表现出对寒冷的恐惧。
- 夜阶渐觉遥漏静:夜晚的阶梯显得遥远而静谧。
- 且围炉小试龙团:围着火炉品尝龙团茶,象征温暖与团聚。
- 也胜椒花饮:龙团茶的温暖更胜于椒花饮,体现了内心对温暖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乌鸦与雪、仙鹤与松树进行比较,形成鲜明的意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冻雪拳鸦,深松隐鹤”,对称工整,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在寒冷的冬天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独白,表达了对温暖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去的怀念,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充满温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梅:象征坚韧与希望,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 龙团:象征温暖与团聚,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琐窗寒 消寒》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阮恩滦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貂茸”主要是用于什么?
- A. 装饰
- B. 保暖
- C. 书写
- D. 饮食
-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 A. 绝望
- B. 期待
- C. 不屑
- D. 忽视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阮恩滦的《琐窗寒 消寒》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内心的情感流露。阮恩滦通过冬天的寒冷与温暖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孤独感,而王维则通过秋天的宁静与山色的变化,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各具特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阮恩滦研究》
- 《诗词鉴赏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