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

时间: 2025-01-23 13:40:50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嚚讼百虫鸣。

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
黄庭坚 〔宋代〕

簿领文书千笔秃,
公庭嚚讼百虫鸣。
时从退食须臾顷,
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
学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张灯火,
抱取鲁论来讲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手握着千篇文书,笔尖却已磨秃;在公堂上,诉讼之声如同百虫鸣叫。等到晚餐结束,稍作片刻,便乐于聆听邻居家朗朗的诵读声。诸位观看大海时,应该知道它的浩瀚无边;而学习登山的道理,日后便能看到崇高的成就。傍晚时分,官吏们陆续退去,点起灯火,我便取出《论语》来进行讲解和评析。

注释:

  • 簿领:指的是公文的管理和处理。
  • 公庭:指的是法庭,公堂。
  • 嚚讼:形容诉讼声嘈杂,像虫鸣一样。
  • 退食:指吃完饭后休息的时间。
  • 讽诵声:朗朗的诵读声。
  • 观海:观看大海,象征对广阔知识的向往。
  • 学山:学习如同攀登高山,象征努力向上。
  • 鲁论:指《论语》,孔子的论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尤其在诗、词、文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生活的时代背景下,正是宋代文化繁荣、儒学复兴的时期。作者通过反映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思考,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推崇和对知识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黄庭坚对学习的执着与热爱。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处理公务的同时,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论语》的倾心。在繁忙而嘈杂的官场生活中,黄庭坚依旧能在邻家的诵读声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显示出他对文化的重视和向往。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借助“大海”和“高山”的意象,表达了对广阔知识和崇高理想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簿领文书千笔秃:描绘了作者在处理公文时的忙碌,笔已磨秃,寓意工作繁重。
  • 公庭嚚讼百虫鸣:表达在法庭上嘈杂的诉讼声,暗示着社会的纷争与不和谐。
  • 时从退食须臾顷:指在用餐后短暂的休息时间,表现出作者对学习的渴望。
  • 喜听邻家讽诵声:显示出作者在喧嚣中向往宁静,享受文化的滋养。
  • 观海诸君知浩渺:借海的浩瀚比喻知识的广博,提振人们的学习热情。
  • 学山他日看崇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未来必有成就。
  • 暮堂吏退张灯火:描述夜幕降临时,官吏离去后,安静的环境。
  • 抱取鲁论来讲评:表现出作者对《论语》的重视,愿意深入研究和讨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知识比作大海,表达其无边无际。
  • 对仗:使用平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用“虫鸣”形容诉讼声,增加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学习和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依然保持对儒家经典的尊重与渴求,传达了知识的重要性和追求进步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书:象征着工作与责任。
  • 虫鸣:象征纷扰的社会现象。
  • :象征广博的知识与人生的无限可能。
  • :象征学习过程中的艰难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簿领文书千笔秃”意指什么?

    • A. 工作轻松
    • B. 工作繁重
    • C. 生活富裕
    • D. 学习无成
  2. “观海诸君知浩渺”中“浩渺”指的是什么?

    • A. 海的深度
    • B. 知识的广博
    • C. 情感的深邃
    • D. 生活的复杂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鲁论”指的是哪本书?

    • A. 《道德经》
    • B. 《论语》
    • C. 《诗经》
    • D. 《孟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安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黄庭坚在繁忙生活中依然追求知识的态度形成对比。两者都体现了宋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追求,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论语注释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