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巢鸾凤 夹竹桃》

时间: 2025-01-26 03:01:43

非竹非桃。

甚眉舒翠玉,泪掩红绡。

新妆明灼灼,嫩叶影萧萧。

天台仙子降湘皋。

泪痕酒痕,春情未消。

瑶池果,定惹得、凤皇儿笑。

诗巧。

图更巧。

春在武陵,人自弹琴啸。

万绿丛中,小红心上,和合琼株瑶草。

知是双仙化身来,夏中开到秋难老。

潼江边,杜陵翁、作杖尤好。

意思解释

换巢鸾凤 夹竹桃

原文展示

非竹非桃。甚眉舒翠玉,泪掩红绡。新妆明灼灼,嫩叶影萧萧。天台仙子降湘皋。泪痕酒痕,春情未消。瑶池果,定惹得凤皇儿笑。诗巧。图更巧。春在武陵,人自弹琴啸。万绿丛中,小红心上,和合琼株瑶草。知是双仙化身来,夏中开到秋难老。潼江边,杜陵翁作杖尤好。

白话文翻译

这花既不是竹子也不是桃花。那眉目如翠玉般舒展,泪水遮掩了红绡。刚刚妆点过,光彩照人,嫩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天台的仙子降临湘江边,泪痕与酒痕交织,春情依旧未消。瑶池的果实,定会引得凤凰儿欢笑。诗句写得巧妙,画面更是精美。春天在武陵,自然有人在弹琴高歌。在万绿的丛中,小小的红心上,和合的琼株瑶草生长。知道这是双仙的化身,夏天开到秋天也不会老去。在潼江边,杜陵的老翁手持拐杖,尤其显得好。

注释

  • 非竹非桃:指夹竹桃花既不是竹子也不是桃花,形象独特。
  • 翠玉:形容颜色清新亮丽,如同翠玉般美丽。
  • 泪掩红绡:泪水遮掩了红色绡布,表现情感的细腻。
  • 天台仙子:传说中的仙女,源自道教文化。
  • 泪痕酒痕:泪水与酒渍交错,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熙,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绘画,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较为安定,诗人受到自然美的启发,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换巢鸾凤 夹竹桃》是一首描绘自然与情感交融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女性的柔美。开头的“非竹非桃”便引起读者的好奇,夹竹桃花的独特形态与美丽吸引着眼球。接下来,诗人运用“泪掩红绡”等描写,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之情,仿佛在追忆逝去的美好时光。

“新妆明灼灼,嫩叶影萧萧”则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天台仙子的降临更是为诗作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暗示着美好的爱情与希望。泪痕与酒痕的结合,极具情感张力,传达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感。

全诗的结构紧凑,意象丰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心的柔情。通过“瑶池果,定惹得凤皇儿笑”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非竹非桃:强调夹竹桃的独特性,吸引注意。
  2. 甚眉舒翠玉,泪掩红绡:描绘女子的美丽与她的情感。
  3. 新妆明灼灼:突出女子的妆容,光彩照人。
  4. 嫩叶影萧萧:传达春日的宁静与柔和。
  5. 泪痕酒痕,春情未消:怀念过去的情感依然存在。
  6. 瑶池果,定惹得凤皇儿笑:暗示美好生活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眉目比作翠玉,突出其美丽。
  • 拟人:春情未消,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如“泪痕酒痕”,增强语音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传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夹竹桃: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象征爱情。
  • 泪水:情感的细腻与脆弱。
  • 嫩叶: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仙子:寓意美好与超凡脱俗的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非竹非桃”指代的是哪种花?

    • A. 夹竹桃
    • B. 桃花
    • C. 竹子
    • D. 玫瑰
  2. “泪痕酒痕”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伤感
    • C. 愤怒
    • D. 忧虑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赵熙的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交织,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刻的美感。李白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赵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