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城杂咏》
时间: 2025-01-25 22:4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祁连呼吸与天通,不与人间节候同。
后骑解衣风柳下,前军堕指雪花中。
发离汉地根先白,泪过秦山色变红。
驺伍漫劳歌况瘁,侯王犹自佩雕弓。
白话文翻译:
祁连山的呼吸与天空相通,却不与人间的节气相同。后面的骑兵在柳树下解开衣服,前方的军队却在雪花中失去指引。头发离开汉地,先是变白,眼泪流过秦山,颜色也变成了红色。士兵们即使再疲惫也无暇歌唱,侯王们依旧佩戴着雕刻精美的弓箭。
注释:
- 祁连:指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部,是重要的地理标志。
- 呼吸与天通:比喻山脉与天空之间的联系。
- 节候:气候、节令。
- 后骑:后方的骑兵。
- 堕指:失去指引或方向。
- 发离汉地:头发因忧愁而先白,汉地指汉朝的故土。
- 泪过秦山:流下眼泪,秦山指秦岭,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驺伍:指军队中的士兵。
- 侯王:指封建贵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兰,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著称。他的诗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婉约。
创作背景:
《归化城杂咏》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和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士兵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整首《归化城杂咏》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战争中的士兵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诗人用“祁连山”与“天通”开篇,便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谐。后面的描写则通过“后骑解衣风柳下”和“前军堕指雪花中”展现了士兵在严酷环境中挣扎的状态,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诗中“发离汉地根先白,泪过秦山色变红”,不仅描绘了士兵因思乡而白发早生,还流露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忧伤。最后两句则是对士兵疲惫与侯王奢华的强烈反差,显示出对士兵处境的同情与对权贵的批判。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祁连呼吸与天通:描绘自然的雄伟,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不与人间节候同:说明自然界的冷酷与人间的温暖和谐相悖。
- 后骑解衣风柳下:展现士兵在自然中的无奈与疲惫。
- 前军堕指雪花中:形象化了前线士兵的困境。
- 发离汉地根先白:暗示离家久远,导致忧愁白发。
- 泪过秦山色变红:流泪的同时,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驺伍漫劳歌况瘁:即使疲惫,士兵仍然唱歌,反映出人类的希望。
- 侯王犹自佩雕弓:对比,批判权贵与士兵的差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士兵的处境对比。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夸张描述士兵的痛苦,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士兵在战乱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痛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权贵阶层进行了隐晦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祁连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冷酷。
- 柳:代表柔情与思乡的情感。
- 雪花:象征困境和冷酷的环境。
- 白发与红泪:分别象征忧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祁连”指代什么? A. 一种花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
诗中描述士兵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忧愁
C. 厌倦 -
最后两句提到的“侯王”暗示了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贫富差距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中的思乡之情。
- 李白《夜泊牛津》: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徐兰的作品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间离别的感伤。但徐兰更侧重于战争的苦痛,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自然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