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述之先生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2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吴述之先生 其二
王燮
石君炫锦障,申公迓蒲车。
岂知醉中狂,天地为之庐。
惟兹富若贵,本为人所趋。
金谷罹奇祸,坛席讥竖儒。
李杜并沈沦,颢气冲太虚。
如何千载后,共许经济储。
乃知穷达理,不在荣与枯。
先民亦有言,浊水求明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富贵的不屑与对真正价值的追求。开头提到“石君”和“申公”,用他们的奢华来映衬世人对财富的向往;接着反思醉酒中的狂妄,天地仿佛是自己的家;指出真正的富贵是人们所趋附的;金谷这个地方遭遇了不幸,挖苦那些只会空谈的儒生;接下来提到李白与杜甫都已沉沦,浩气直冲太虚;最后感慨千年后,经济储备依然重要;道出穷达的道理不在于显荣和枯萎;引用古人的话,浑浊的水中也能找到明珠。
注释:
- 石君:指石崇,东晋时期的富豪,以奢华著称。
- 申公:指申屠,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一般认为是有名的车夫。
- 金谷:指金谷园,东汉末年名士聚集之所。
- 李杜:指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的唐代诗人。
- 颢气:指浩然之气,象征正气。
- 浊水求明珠:意为在混沌中寻找珍贵的东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燮,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抒情诗见长,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王燮在此诗中借赠友之名,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嘲讽以及对精神追求的赞美。诗的开头用“石君炫锦障,申公迓蒲车”描绘出社会上那些奢华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人们对财富的追逐。接下来的“岂知醉中狂,天地为之庐”则展现了人们在醉酒中狂妄自大的状态,似乎将整个天地都视为自己的领域。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财富的真正价值,“惟兹富若贵,本为人所趋”揭示了人们对物质的趋附心理,而“金谷罹奇祸,坛席讥竖儒”则是对那些只会空谈的文人的讽刺。诗中的“李杜并沈沦,颢气冲太虚”则是引入历史的沉痛教训,提醒人们即使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难逃世事的无常。
最后,诗人以“乃知穷达理,不在荣与枯”总结了人生的哲理,强调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告诫世人应追求内心的真正富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王燮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君炫锦障,申公迓蒲车”:描绘奢华的生活,表明世人对财富的向往。
- “岂知醉中狂,天地为之庐”:反思醉酒后的狂妄,表明人们的无知。
- “惟兹富若贵,本为人所趋”:指财富的吸引力。
- “金谷罹奇祸,坛席讥竖儒”:寓意空谈无益,富贵也有不幸。
- “李杜并沈沦,颢气冲太虚”:历史人物的沉沦,象征时代的变迁。
- “如何千载后,共许经济储”:对未来经济储备的思考。
- “乃知穷达理,不在荣与枯”:强调内在价值。
- “先民亦有言,浊水求明珠”:引述古人的智慧,阐明真正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石君炫锦障,申公迓蒲车”,增强了诗的音律感。
- 比喻:如“醉中狂”比喻人的无知与狂妄。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增强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财富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强调了追求内心的真正富贵才是人生的根本。
意象分析:
- 石君:象征奢华,反映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 申公:代表名利场中的浮华与虚荣。
- 金谷:象征繁华与不幸,暗示财富的脆弱。
- 李杜:象征文化与才华的沉沦,引发对历史的反思。
- 浊水与明珠:比喻在困境中寻找真理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君”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石崇
C. 杜甫
D. 申屠 -
诗中的“浊水求明珠”意为? A. 在混沌中寻找真理
B. 追求财富
C. 追求人生的快乐
D. 追求名声 -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物质财富至上
B. 精神追求更为重要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燮的《赠吴述之先生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但王燮更侧重于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联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燮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