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时间: 2025-02-04 15:3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朱彝尊 〔清代〕
枕上闲商略,记全家元夜看灯,小楼帘幕。暗里横梯听点屐,知是潜回香阁。险把个玉清追着。径仄春衣风渐逼,惹钗横翠凤都惊落。三里雾,旋迷却。星桥路返填河鹊。算天孙已嫁经年,夜情难度。走近合欢床上坐,谁料香含红萼。又两暑三霜分索。绿叶清阴看总好,也不须频悔当时错。且莫负,晓云约。
白话文翻译:
躺在枕上悠闲地回忆,记得全家人元宵夜去看灯,小楼的帘幕低垂。暗中听到横梯上有人轻点木屐,知道是悄悄回到香闺。险些追上了那位美丽的女子。小径狭窄,春风渐渐逼近,吹得发钗横斜,翠凤都惊落了。三里雾气,旋即迷蒙。星桥上的路返回,填河的鹊鸟。算来织女已出嫁多年,夜间的情感难以度量。走近合欢床边坐下,谁料香气中含着红萼。又经历了两暑三霜的分别。绿叶清阴看起来总是美好,也不必频繁后悔当时的错误。且不要辜负,清晨云彩的约定。
注释:
字词注释:
- 商略:商量,这里是回忆的意思。
- 元夜:元宵夜。
- 横梯:横放的梯子。
- 点屐:轻点木屐,形容脚步声。
- 玉清:美丽的女子。
- 径仄:小径狭窄。
- 翠凤:指女子的发钗。
- 三里雾:形容雾气浓重。
- 星桥:指银河上的桥,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 天孙:指织女。
- 合欢床:指夫妻共眠的床。
- 红萼:红色的花萼,这里指香气。
- 两暑三霜:指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星桥路返填河鹊:引用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织女每年七夕在鹊桥相会。
- 天孙已嫁经年:指织女已经嫁给牛郎多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这首诗描绘了元宵夜的回忆和情感的流转,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情感的深刻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回忆年轻时的元宵夜经历而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情感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金缕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夜的回忆和情感的流转。诗中通过对元夜看灯、暗中听屐、险追玉清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诗中“三里雾”、“星桥路返填河鹊”等意象,增添了诗的神秘和浪漫色彩。结尾的“绿叶清阴看总好,也不须频悔当时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释然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枕上闲商略,记全家元夜看灯,小楼帘幕。
- 诗人躺在枕上悠闲地回忆,记得全家人元宵夜去看灯,小楼的帘幕低垂。
- 暗里横梯听点屐,知是潜回香阁。
- 暗中听到横梯上有人轻点木屐,知道是悄悄回到香闺。
- 险把个玉清追着。
- 险些追上了那位美丽的女子。
- 径仄春衣风渐逼,惹钗横翠凤都惊落。
- 小径狭窄,春风渐渐逼近,吹得发钗横斜,翠凤都惊落了。
- 三里雾,旋迷却。
- 三里雾气,旋即迷蒙。
- 星桥路返填河鹊。
- 星桥上的路返回,填河的鹊鸟。
- 算天孙已嫁经年,夜情难度。
- 算来织女已出嫁多年,夜间的情感难以度量。
- 走近合欢床上坐,谁料香含红萼。
- 走近合欢床边坐下,谁料香气中含着红萼。
- 又两暑三霜分索。
- 又经历了两暑三霜的分别。
- 绿叶清阴看总好,也不须频悔当时错。
- 绿叶清阴看起来总是美好,也不必频繁后悔当时的错误。
- 且莫负,晓云约。
- 且不要辜负,清晨云彩的约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三里雾”比喻浓重的雾气,“星桥路返填河鹊”比喻牛郎织女的相会。
- 拟人:如“惹钗横翠凤都惊落”中的“惹”字赋予春风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绿叶清阴看总好,也不须频悔当时错”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元宵夜的回忆和对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情感的深刻体验。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释然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夜看灯:元宵夜的灯火,象征节日的热闹和美好。
- 横梯听点屐:暗中的脚步声,象征悄悄的行动和神秘感。
- 玉清:美丽的女子,象征美好的情感。
- 三里雾:浓重的雾气,象征迷蒙和不确定性。
- 星桥路返填河鹊:牛郎织女的相会,象征永恒的爱情。
- 合欢床:夫妻共眠的床,象征亲密和温馨。
- 红萼:香气,象征美好的回忆。
- 绿叶清阴:美好的景象,象征宁静和释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清”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美丽的风景 C. 美丽的诗句 D. 美丽的传说
-
诗中“星桥路返填河鹊”引用的是什么传说? A. 牛郎织女 B. 嫦娥奔月 C. 白蛇传 D. 梁山伯与祝英台
-
诗中“绿叶清阴看总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A. 后悔 B. 释然 C. 悲伤 D.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元宵夜的热闹和美好,与朱彝尊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朱彝尊的《金缕曲》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两首诗都描绘了元宵夜的景象,但朱彝尊的诗更注重情感的流转和回忆,而辛弃疾的诗则更注重节日的热闹和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收录了朱彝尊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清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