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即事》

时间: 2025-02-04 15:33:47

十见黄花发,孤樽思不胜。

关河秋后雁,风雨夜深灯。

留滞悲王粲,交游忆李膺。

相随少年子,走马猎韩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见黄花发,孤樽思不胜。
关河秋后雁,风雨夜深灯。
留滞悲王粲,交游忆李膺。
相随少年子,走马猎韩陵。

白话文翻译:

我十次见到菊花盛开,独自举杯,思绪难以承受。
关山河流中,秋天后归来的大雁,风雨交加的夜晚,灯下我独自思索。
想起王粲的忧伤与留恋,怀念与李膺的交往。
我和少年时代的伙伴一起,骑马在韩陵上打猎。

注释:

  • 十见黄花发:指十次看到菊花盛开,菊花在秋季开花,是秋天的象征。
  • 孤樽思不胜:独自举杯,内心的思绪难以承受。
  • 关河秋后雁:关山河流中,秋天过后归来的大雁,象征思乡之情。
  • 风雨夜深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灯下独自思索,表现孤独和愁苦。
  • 留滞悲王粲:指王粲留滞在悲伤之中,王粲是东汉末年的诗人,以忧伤著称。
  • 交游忆李膺:怀念与李膺的友谊,李膺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 相随少年子:指年轻时的朋友或伙伴。
  • 走马猎韩陵:骑马在韩陵打猎,表现年轻时的豪放与洒脱。

典故解析:

  • 王粲:东汉末年的著名诗人,以《登楼赋》等作品闻名,常被后人引述。
  • 李膺:东汉文学家,与王粲交往甚密,文学成就颇高,作品多以抒情见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字惟恭,号文田,生于常熟,工诗,尤擅古体诗。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暮秋时节,诗人独自品酒,抒发思乡和对友人的怀念,结合自然景色,展现出浓浓的秋意和人情。

诗歌鉴赏:

《暮秋即事》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古诗。开篇以“十见黄花发”引入,菊花在秋季盛开,象征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孤独的举杯,表达了内心的忧伤与无奈,仿佛在对秋风秋雨中与世隔绝的孤寂进行反思。后两句通过描写秋后大雁与深夜灯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悲凉的氛围,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倾诉自己内心的愁苦。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回忆起昔日与王粲、李膺的交往,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追溯。最后一句“走马猎韩陵”则带有一种对年轻时光的追思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热爱与追忆。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浓厚的秋季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感慨,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见黄花发:反复看到菊花盛开,感慨时间流逝。
  2. 孤樽思不胜:独自饮酒,内心的思绪难以承受,表现孤独。
  3. 关河秋后雁:秋天的归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4. 风雨夜深灯:夜晚的风雨中,独自点灯,感到孤寂。
  5. 留滞悲王粲:思念王粲的忧愁,感叹其诗人的命运。
  6. 交游忆李膺:怀念与李膺的友谊,反映珍视友情的情感。
  7. 相随少年子:回忆与年轻伙伴的共同经历,展现青春的欢乐。
  8. 走马猎韩陵:骑马打猎,象征着年轻时的豪情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菊花象征秋天,反映人生的时光与变化。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大雁、灯光、菊花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青春岁月的怀念,情感深沉而真挚,富有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秋天的生命力和时光的流逝。
  • 孤樽:代表孤独与自省,暗示内心的思绪。
  • :象征归乡与思乡之情,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 :夜晚的灯光,代表孤独与希望的交织。
  • 韩陵:象征年轻的豪情与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哪种花?

    • A. 菊花
    • B. 梅花
    • C. 桃花
  2. 诗人怀念的友人是谁?

    • A. 王粲
    • B. 李膺
    • C. 杜甫
  3. “风雨夜深灯”中的“灯”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孤独
    • C. 友情

答案:

  1. A. 菊花
  2. B. 李膺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首》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谢榛的《暮秋即事》更注重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示出一种独特的秋季氛围。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