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遣怀》
时间: 2025-01-27 04:14: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夜遣怀
作者:卢震
芳晨谁共一壶倾,
片月孤臣相对清。
风里萧疏多白发,
树间淅沥有秋声。
梅花羌笛催诗思,
远杵寒砧动客情。
极目凄然怀故里,
高堂何日奉瑶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中秋夜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清晨时分,谁能陪我一起饮酒?皎洁的月光下,我独自一人,感到格外清静。风中传来阵阵萧瑟,白发苍苍的老者增添了几分凄凉。树木间的秋声细雨淅沥,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来临。梅花和羌笛的音色催动着我的诗思,远处的寒砧声则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极目远眺,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惆怅,何时才能在高堂之上奉上美酒,与亲友共饮呢?
注释
- 芳晨:美好的清晨。
- 壶倾:倾倒酒壶,表示饮酒。
- 片月:孤独的月亮。
- 孤臣:在外的游子,暗示作者身处异乡。
- 萧疏:形容风声或景象的凄凉。
- 白发:象征年老,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梅花羌笛:梅花的香气和羌笛的音乐,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寒砧:寒冷的砧板,指远处的打工声,象征着他乡的生活。
- 瑶觥:美玉制的酒器,象征着美好的酒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常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抒情,与友人交往密切,常在月下、花前吟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之夜,正值秋季,月圆之时。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诗人在这一天却身处他乡,感到孤独和思乡之情,故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中秋夜遣怀》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在中秋节的深切思乡之情。诗人用“芳晨”“片月”等意象引入,营造出一个清新而又孤独的氛围。第一联通过质朴的问句“芳晨谁共一壶倾”,展现了作者在清晨时分的孤单,给人一种无奈与寂寞的感觉。接着,“片月孤臣相对清”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月亮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
第三、四联描绘了秋天的特征,白发与秋声交织,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梅花羌笛”的意象,传达着内心对艺术创作的渴望,而“远杵寒砧”则暗示了他乡生活的辛酸与孤独。最后两句“极目凄然怀故里,高堂何日奉瑶觥”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顶点,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及对团圆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以“芳晨”引入,表现诗人清晨的孤独与无奈。
- 第二句:孤独的月亮映衬出游子的寂寞。
- 第三、四句:通过描写风声和秋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
- 第五、六句:梅花和羌笛的声音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而远处的砧声则加重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孤独的伴侣,增强了孤独感。
- 拟人:秋声像在诉说,增添了情感的生动性。
- 对仗:如“高堂何日奉瑶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乡与孤独展开,表现了中秋节这个团圆节日里,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乡,常与游子寄情。
- 梅花:象征高洁与艺术追求,指向诗人的创作灵感。
- 秋声:代表时光流逝,增添了诗的凄凉感。
- 瑶觥:象征团圆与美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芳晨”指的是什么时段?
- A. 清晨
- B. 傍晚
- C. 中午
- D. 午夜
-
诗中提到的“瑶觥”象征什么?
- A. 美酒
- B. 家乡
- C. 诗意
- D. 友谊
-
诗人用“寒砧”来表达对什么的思念?
- A. 对朋友的思念
- B. 对故乡生活的思念
- C. 对爱情的思念
- D. 对历史的思念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卢震的《中秋夜遣怀》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皆有对月的描写,但卢震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李白则更强调孤独的感受。
参考资料
- 诗词相关书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 研究文章:关于清代诗人的研究,尤其是对卢震作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