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山二首
作者: 杨万里〔宋代〕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秋天的山景,诗人以“乌臼”作为染工,暗指自然景色的变幻。乌臼树的果实本是黑色,但经过染工的处理却被错误地染成了猩红色。接着,诗人提到小枫树在夜间悄悄地饮用了天上的酒,醉意朦胧,而那孤独的松树则为它遮掩了醉态。
注释:
- 乌臼:一种树木,果实呈黑色,常用于染色。
- 铁皂:一种染料,通常呈黑色,诗中意指将黑色染成红色的错误。
- 小枫:指小枫树,秋季红叶非常美丽,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天酒:比喻天上的露水或秋天的霜露,形象地描述自然的馈赠。
- 孤松:指独自生长的松树,象征坚韧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杨万里晚年,对自然景色的感悟愈加深刻,借助秋山的景色表达内心情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尚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山二首》以其独特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诗中通过乌臼和小枫的意象,显现出秋季的色彩变化,表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多变。乌臼作为染工,隐喻自然的调色板,透过错将铁皂作猩红的表达,展现了对自然色彩的错位理解,带有一定的幽默感。同时,小枫树的“偷天酒”形象生动,传达了诗人在秋夜的迷醉情怀,表现了对生命短暂和瞬息万变的感慨。孤松的掩盖,既有保护的意味,也有孤独的哀伤,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深刻关系。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诗人的感情,使人感受到一种秋天特有的静谧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乌臼平生老染工:描绘了乌臼树的形象,生动地呈现了秋天的色彩。
- 错将铁皂作猩红:表现了自然中出现的色彩错位,暗含一种反讽。
- 小枫一夜偷天酒:形象地描绘了小枫树在夜间的迷醉,给人以诗意的想象。
- 却倩孤松掩醉容:孤松的存在象征着自然的保护,同时也带有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乌臼比作染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变化。
- 拟人:小枫树“偷天酒”,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秋山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孤独的反思,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的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臼:象征着生命的变迁和自然的多样性。
- 小枫:代表着秋天的美丽与短暂,传递出一种脆弱而美好的情感。
- 孤松:象征坚韧与孤独,体现了自然中的孤独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乌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染工
B. 秋天的色彩
C. 孤独
D. 自然的变化 -
小枫树“偷天酒”比喻什么?
A. 饮酒
B. 享受自然
C. 夜间的迷醉
D. 秋天的来临 -
诗中“孤松”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保护
B. 孤独
C. 美丽
D. 迷醉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枫桥夜泊》—张继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枫桥夜泊》:同样描写秋天的意境,展现了孤独与思念。
- 《山中问答》:王维通过山水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