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鱼》

时间: 2025-01-22 20:39:58

老夫不柰热,跣足坐瓦鼓。

临池观游鱼,定眼再三数。

鱼儿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鱼试行前,似报无他故。

众鱼初欲随,幡然竟回去。

时时传一杯,忽忽日将暮。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观鱼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老夫不柰热,跣足坐瓦鼓。
临池观游鱼,定眼再三数。
鱼儿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鱼试行前,似报无他故。
众鱼初欲随,幡然竟回去。
时时传一杯,忽忽日将暮。

白话文翻译:

老头子我不怕炎热,赤脚坐在瓦片上。
在池边观赏游动的鱼儿,仔细地数了好几遍。
鱼儿非常畏惧人,想要游过却不敢。
一条鱼试着向前游,似乎是在向我报告没有其他的原因。
众鱼一开始想要跟随,忽然之间又全都回去了。
时不时地传来一杯酒,忽然间天色就要暗了。

注释:

  • :不耐,指无法忍受。
  • 跣足:赤脚。
  • 瓦鼓:指用瓦片铺成的鼓形座位。
  • 临池:靠近水池。
  • 定眼:凝神注视。
  • 殊畏:非常害怕。
  • 欲度:想要游过。
  • 幡然:忽然,突然。
  • 传一杯:传递一杯酒。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鱼儿的观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生物的本能反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晚年,可能是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诗人在池边闲坐,观察游鱼,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脆弱。

诗歌鉴赏:

《观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赤脚坐在瓦片上,亲近自然,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索。诗中对鱼儿的细腻观察,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鱼儿因人而惧,反映了生物的本能与人类的影响。在诗的后半部分,众鱼的犹豫和回避,似乎在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反思。诗人的“时时传一杯”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寄托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夫不柰热:老者不在乎炎热,表现出一种洒脱的心态。
    • 跣足坐瓦鼓:赤脚坐在瓦片上,显得随意而自然,增强了生活的亲近感。
    • 临池观游鱼:在池边观察游动的鱼儿,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定眼再三数:专注地数鱼,显示了细腻的观察力。
    • 鱼儿殊畏人:鱼儿对人类的恐惧反映了生物本能。
    • 欲度不敢度:想要游过却不敢,展现了鱼儿的犹豫和谨慎。
    • 一鱼试行前:一条鱼试着向前游,似乎在探索。
    • 似报无他故:表示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对人类的畏惧。
    • 众鱼初欲随:众多鱼儿一开始想要跟随,表现出对环境的敏感。
    • 幡然竟回去:忽然之间又全都回去,体现了动物的警觉性。
    • 时时传一杯:时不时传来一杯酒,表现了生活的闲适。
    • 忽忽日将暮: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 修辞手法

    • 拟人:鱼儿的畏惧与犹豫赋予了生动的情感。
    • 对仗:如“定眼再三数”与“欲度不敢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游鱼的观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与生活的宁静。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本能。
  • :代表自然的环境,反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夕阳:暗示时间的流逝,带有一丝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夫不柰热”中的“柰”是什么意思? A. 忍受
    B. 照顾
    C. 否认
    D. 认为

  2. 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主要发生在哪里?
    A. 山顶
    B. 河边
    C. 池边
    D. 草地

  3. 诗人通过观察鱼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类的反思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观鱼》 vs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前者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离别的感伤,两者各有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情感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杨万里的诗集及相关评论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