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汉书二首
——杨万里
乃祖宽仍豁,曾孙察作明。
不将囊底智,分减及元成。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我的祖辈胸怀宽广,曾孙明理通达。
他们不把聪明才智藏在囊底,
而是将其分享,助力于元成的发展。
注释
字词注释:
- 乃祖:指的是祖先、祖宗。
- 宽仍豁:形容祖先的胸怀宽广、性格豁达。
- 曾孙:指的是孙子的孙子,代表后代。
- 察作明:意指透彻明了、洞察事理。
- 囊底智:比喻把聪明才智藏在心底、不加以利用或分享。
- 分减:分开减少,指分享与贡献。
- 元成:可能指代元代的成就,或是对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
典故解析:
汉书,是指《汉书》,是东汉班固所作的史书,记载了汉朝的历史。诗中提到的“汉书”可见作者对历史的崇敬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诗风清新脱俗,语言质朴自然。他的诗歌常常反映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观,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变革的时代。作者以“读汉书”为引,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寄托了对后代的期望与教诲。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读汉书二首》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后代的寄托。诗中通过对祖先和后代的描绘,表现了家族的传承与智慧的共享。作者以“乃祖宽仍豁”开篇,直接展现出祖辈的宽广胸怀及豁达性格,这种品德在诗人心中是极为重要的。接着,提及“曾孙察作明”,不仅赞美了后代的聪慧,也暗示了智慧的延续。
“不将囊底智,分减及元成”一句,则是诗的核心思想。它强调智慧的分享与传播,反对将聪明才智埋没在心底。通过这两句,杨万里传达出一种社会责任感,鼓励后代在继承智慧的同时,更要将其用于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丰富的思想,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对人类智慧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乃祖宽仍豁:表达对祖辈宽广心胸的赞美,突出其性格特征。
- 曾孙察作明:对后代的肯定与期待,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不将囊底智:反思人们对智慧的态度,提倡分享。
- 分减及元成:寄希望于后代能够将智慧用于成就伟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的“乃祖宽仍豁,曾孙察作明”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智慧比作藏于“囊底”的财富,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祖辈与后代的描绘,传达了智慧的传承与分享的重要性,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祖辈:象征着历史与传统。
- 后代:象征着未来与希望。
- 智慧:象征着知识的力量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囊底智”是指什么?
A. 体力
B. 智慧
C. 财富
D. 声望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关于什么?
A. 对祖辈的怀念
B. 智慧的传承与分享
C. 自然的美景
D. 政治的变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体现了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与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杨万里更侧重于历史的传承与智慧的分享,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汉书》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