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恩视韩兼赵,名均献与忠。
礼中非不极,勋外若为同。
三圣无多学,千年仅一翁。
犹怜公议在,拼泪乞秋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忠献公的追思与感慨。诗中提到他对韩、赵两国的恩德,名声在外,与忠义并重。礼法上并非没有极致的追求,而功勋的外在表现又何尝不是相似的呢?三位圣人中没有多少人能够学习到他的品格,千年之后也仅有他这样的一位。仍然怜惜他的公正之议存在,泪如秋风般流淌。
注释
- 恩视:恩德的目光,指对他人的宽厚待人。
- 韩、赵:古代的两个国家,指代的可能是其中的忠臣或事迹。
- 献与忠:献公与忠义,强调他的名声和忠诚。
- 礼中非不极:礼法上并非没有极致。
- 三圣:指孔子、孟子、荀子等圣人。
- 公议:指张忠献公的政治主张和见解。
- 拼泪乞秋风:比喻对他的怀念和对秋风的渴望,寓意悲伤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兼具诗意与哲理。他的作品常反映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追忆张忠献公,表达对忠臣理想与公义的向往,以此寄托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张忠献公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忠义与公正的深切思考。诗的开头两句将张忠献公的恩德与名声进行了对比,指出他对国家的贡献与忠诚是不可磨灭的。接下来的句子则强调了在礼法和功勋上,张忠献公的成就并不逊色于其他圣贤,显示了其卓越的品德与才能。
诗中提到“三圣无多学,千年仅一翁”,这不仅表达了对张忠献公的敬仰,也隐含了对时代的无奈与感慨,真正的贤者似乎难以找到。最后的“犹怜公议在,拼泪乞秋风”更是将思念与追忆的情感推向高潮,秋风象征着悲凉与思念,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恩视韩兼赵:张忠献公对韩、赵两国的恩德,体现他的宽容与胸怀。
- 名均献与忠:张忠献公的名声与他的忠义并重,强调他的历史地位。
- 礼中非不极:在礼法的方面,他的追求并不亚于其他人。
- 勋外若为同:他的功勋外在表现与他人相似,显示出他的谦逊。
- 三圣无多学:在三位圣人中,真正像他这样的人不多。
- 千年仅一翁:千年之后,只有他这样的伟人存在,突显其珍贵。
- 犹怜公议在:对他公正之议的怀念与尊重。
- 拼泪乞秋风:用泪水来表达对过去的追忆,秋风象征着思念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泪水与秋风相联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思念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张忠献公的追思为主线,表达了对忠诚、正义的向往与对现实的不满,彰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恩德:象征着宽厚与包容,体现了理想中的君子风范。
- 名声:代表历史的评价,影响着后人的观念。
- 秋风:象征着思念与悲伤,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圣”指的是哪三位?
- A. 孔子、孟子、荀子
- B. 李白、杜甫、白居易
- C. 司马迁、贾谊、屈原
-
诗中“拼泪乞秋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追忆与悲伤
- C. 愤怒
-
张忠献公的主要品质是什么?
- A. 忍耐
- B. 忠诚与公正
- C. 富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与杜甫的作品,二者均表达了对忠义与公正的向往,但风格上,杨万里的语言更为清新,而杜甫则多了一份沉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杨万里的这首《读张忠献公谥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