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戊寅寒食日作》

时间: 2025-01-27 03:45:35

灵鹊枝头久不闻。

闷来无意近芳樽。

纱窗几点清明雨,一院青苔自掩门。

银叶冷,画瓷温。

禁烟时候易黄昏。

墙东三度如钩月,断送梨花又一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鹊枝头久不闻。闷来无意近芳樽。
纱窗几点清明雨,一院青苔自掩门。
银叶冷,画瓷温。禁烟时候易黄昏。
墙东三度如钩月,断送梨花又一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食节的氛围,灵鹊在枝头久未鸣叫,令人感到忧闷,心情低落,便无意靠近酒樽。窗外时而飘落清明的细雨,院子里长满了青苔,门口显得冷清。银色的叶子显得寒冷,而画瓷的温度却依然如故。禁烟的时节,黄昏的到来似乎变得更加容易。墙东边的月亮像钩子一样,三度映照着,仿佛在断送这一春的梨花。

注释:

  • 灵鹊:一种鸟,象征吉祥。
  • 芳樽:美酒的酒樽,指代美好的饮酒时光。
  • 纱窗:用纱网制成的窗户,通透而柔和。
  • 清明雨:指清明时节的细雨,带有春意。
  • 青苔: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象征孤寂。
  • 银叶:泛指银色的树叶,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禁烟:指禁止吸烟,表示在特定节日的肃静。
  • 如钩月:形容月亮的形状,像钩子一样,通常寓意时光流逝。
  • 断送梨花:表明梨花的凋零,象征春天的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其诗风清新隽永,常蕴含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戊寅年的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追思先人,诗中表达了对春天逝去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 戊寅寒食日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以“灵鹊”开篇,暗示一种凋零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接着,通过“近芳樽”与“清明雨”的对比,展现了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饮酒的无意与无奈。诗人虽置身于清明细雨之中,却感到一院青苔的冷清,反映出内心的孤寂。

“银叶冷,画瓷温”表现出一种冷暖对比,传达出诗人对生活中细微情感的敏感与思考。“禁烟时候易黄昏”,在安静的环境中,黄昏似乎更容易降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而最后两句“墙东三度如钩月,断送梨花又一春”则通过月亮的比喻,将时光的流转与春天的结束紧密结合,令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鹊枝头久不闻:久未听到灵鹊的叫声,表达诗人心情的沉闷。
  • 闷来无意近芳樽:因心情郁闷而对饮酒失去兴趣,体现出一种无奈。
  • 纱窗几点清明雨:窗外的清明细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一院青苔自掩门:庭院的青苔生长得旺盛,门口冷清,暗示孤独。
  • 银叶冷,画瓷温:银色的树叶显得寒冷,而画瓷则显得温暖,形成对比。
  • 禁烟时候易黄昏:在禁烟的时节,黄昏的到来似乎变得不再稀奇。
  • 墙东三度如钩月:东墙上月亮的弯曲形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断送梨花又一春:梨花的凋谢,象征着春天的结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钩月”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比:冷与温的对比使情感更加深刻,强调了内心的矛盾。
  • 拟人:通过“灵鹊”的形象,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和春天结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鹊:象征吉祥,也暗示了宁静与孤独。
  • 芳樽:代表美好的生活与心情。
  • 青苔:象征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 银叶:暗示寒冷与清冷的心境。
  • 梨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也暗示了美好的事物终将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鹊”象征什么? A. 吉祥
    B. 孤独
    C. 春天
    答案:A. 吉祥

  2. “禁烟时候易黄昏”中的“禁烟”指的是什么? A. 吸烟
    B. 听雨
    C. 访友
    答案:A. 吸烟

  3.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夏天的来临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A. 春天的结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樊增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