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秋思》

时间: 2025-01-27 04:12:47

泽国迢迢枕海涯,眼前归思乱如麻。

清秋泉石无多地,残日楼台有几家。

两岸早霜红橘柚,半汀残雨老蒹葭。

明时不见投簪客,落尽西风紫菊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泽国迢迢枕海涯,眼前归思乱如麻。
清秋泉石无多地,残日楼台有几家。
两岸早霜红橘柚,半汀残雨老蒹葭。
明时不见投簪客,落尽西风紫菊花。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泽国,依偎在海边,眼前的归思如同乱麻一般纠缠不清。
清秋时节,泉水石头的地方已不多,残阳下的楼台又有几栋呢?
两岸早已霜冻,红橘和柚子挂在枝头,半汀的水边还残留着雨水,老蒹葭在风中摇曳。
明朝时再也看不见那位投笔入仕的客人,西风中,紫色的菊花已经凋落殆尽。

注释:

  • 泽国:指水边的地方,泛指湿地或沼泽地。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枕海涯:形容依偎在海边。
  • 归思:归家的思念之情。
  • 清秋:清冷的秋天。
  • 泉石:指泉水和岩石的地方。
  • 残日:指即将落下的太阳。
  • 楼台:指高台或楼阁。
  • 霜红橘柚:早霜中的红色柑橘和柚子。
  • :指水边的小洲。
  • 蒹葭:即芦苇,通常生长在水边。
  • 投簪客:指有志于仕途的人,常用来形容读书人。
  • 紫菊:紫色的菊花,象征秋天的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子恺,浙江人,宋代诗人,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深得时人喜爱。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江城秋思》创作于秋天,诗人在清秋的自然景色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江城秋思》展现的是一幅清秋的水乡画卷,诗人在这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诗的开头“泽国迢迢枕海涯”便营造出一种遥远而宁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远方思索着归家的路。接下来的“眼前归思乱如麻”则是对内心复杂情感的真实写照,思乡情绪如同缠绕的麻,难以理清。

中间的“清秋泉石无多地,残日楼台有几家”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凋零,清冷的泉水和残阳下的楼台,构成了一幅孤寂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早霜红橘柚,半汀残雨老蒹葭”的描写,诗人将秋天的景物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早霜覆盖的柑橘和残雨中的蒹葭,透出一丝冷清与萧瑟。

最后的“明时不见投簪客,落尽西风紫菊花”则是对过往的感慨,投笔入仕的理想已不再,西风吹落了菊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渗透着深厚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泽国迢迢枕海涯:描绘远离故乡的水乡,表现出孤独与遥远的感觉。
  2. 眼前归思乱如麻:表达思乡之情的复杂与难以理清。
  3. 清秋泉石无多地:描写秋天宁静的环境,突出清冷的氛围。
  4. 残日楼台有几家:表现出孤寂的景象,楼台稀少,给人一种凋敝感。
  5. 两岸早霜红橘柚:描写秋天的特征,点出丰收的季节。
  6. 半汀残雨老蒹葭:表现出秋天的残余景象,生机渐逝。
  7. 明时不见投簪客:感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投笔入仕的人已不复存在。
  8. 落尽西风紫菊花:象征着秋天的结束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思比作乱麻,形象生动。
  • 对仗:如“清秋泉石无多地,残日楼台有几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来传达情感,如“紫菊花”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凋零与思念。
  • 水乡:代表着宁静与孤独。
  • 菊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归思乱如麻”意指什么? A. 思乡情绪复杂
    B. 回家的路途漫长
    C. 生活的烦恼
    D. 思念亲人的痛苦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早霜红橘柚”描绘的是____的景象。

  3. 判断题:诗中“明时不见投簪客”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秋天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写孤独与思乡,但更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的洒脱。
  • 《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和故乡的忧虑,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