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读唐书》

时间: 2025-01-27 03:29:15

哲辅延清问,元和致治平。

從人成庶务,求瘼济群氓。

务远能无怠,求材可倚成。

乃知虞舜德,恭己固难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唐书
哲辅延清问,元和致治平。
從人成庶务,求瘼济群氓。
务远能无怠,求材可倚成。
乃知虞舜德,恭己固难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唐朝治国理政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哲辅的延续与清明治理,表现出对元和时期政治的赞美。诗人强调了身为臣子的责任,努力解决百姓的疾苦。诗中提到的虞舜,象征着德行和自律,表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且这并非易事。

注释

  • 哲辅:指明主的贤能辅佐者。
  • 元和:唐代元和年间,指代这个时期的政治治安。
  • 庶务:指百姓的日常事务。
  • :疾病、痛苦,指百姓的疾苦。
  • 虞舜:古代贤君,象征仁政和德行,代表了理想的统治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字君复,号东崖,宋代诗人,官至太常博士。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擅长以诗抒怀,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政治变革与文化复兴的时期,社会对历史的反思与治理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诗人通过读唐书,思考古代贤君的治国理念,表现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唐朝治国理政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高度关注。诗中提到的“哲辅延清问”,不仅是对当时政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治国理政的期望。诗人通过“从人成庶务”的表述,强调了为民服务的责任感,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接下来的“求瘼济群氓”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怀,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同情与责任。

此外,诗中提到的虞舜,既是对古代明君的赞美,也是对当代治国者的鞭策,提醒他们要有德行和自律。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思想上深邃而富有哲理,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引发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哲辅延清问:明主的贤良辅佐者延续了清明的治国之道。
  2. 元和致治平:在元和年间,国家达到了治安平稳的状态。
  3. 從人成庶务:作为臣子,要顺应民众的事务。
  4. 求瘼济群氓:努力去解决百姓的疾苦。
  5. 务远能无怠:追求长远的目标,不能有丝毫懈怠。
  6. 求材可倚成:寻求可依赖的素材来成事。
  7. 乃知虞舜德:因此明白了虞舜的德行。
  8. 恭己固难名:自我修养是艰难而不易被人称道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哲辅延清问,元和致治平”。
  • 隐喻:虞舜作为理想统治者的隐喻,象征德行与理想的结合。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德治与民生的重要性,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治国理政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百姓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哲辅:象征着聪明的治理者。
  • 元和:代表着一个治国有道的时期。
  • 虞舜:古代仁君,代表理想化的统治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虞舜”象征什么? A. 贪婪
    B. 德行与理想
    C. 战争

  2.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爱情
    B. 治国理政与民生
    C. 自然风光

  3. 下列哪一句强调了为民服务的责任? A. 务远能无怠
    B. 从人成庶务
    C. 求材可倚成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探讨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 杜甫《春望》:反映了战乱背景下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夏竦的《奉和御製读唐书》与杜甫的《兵车行》都关注民生与治国理政,但夏竦更侧重历史的反思与理想,而杜甫则强调战乱对百姓的直接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