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时间: 2025-01-27 03:35:0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贺新郎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岭对离宫绣。听鼙鼓鱼阳遗恨,乾坤罕有。记得黄巾初入洛,朝士马都如狗。还自许师臣宾友。谁把侍中貂细插,锦河山忍被军声透。八风舞,郎当袖。梨园白发潜悲吼。谁信道千秋南董,繫诸伶口。马上弯弧争欲射,客有道旁泥首。捧降表夕阳亭候。今日堂堂红烛里,正当年肉袒牵羊叟。头暗触,屏风后。
白话文翻译:
山岭对着离宫的绣帷,听着鼓声,仿佛鱼阳的遗恨,天地间难以寻得。记得黄巾军初入洛阳,朝中的士人都如狗般低贱。还自以为是师臣和宾友。谁把侍中的貂蝉细细插上,锦绣河山怎忍听到军声透出。八风舞动,郎君的袖子飘舞。梨园的白发人隐隐悲吼。谁能相信千秋的南董,都是由戏子的口中传说。马上弯弓争欲射,路边的客人则是泥首。捧着降表在夕阳亭中等待。今天在堂堂红烛下,正是那肉袒牵羊的年纪。头暗触,屏风后。
注释:
- 岭:山岭。
- 离宫:指离宫,古代帝王的别宫。
- 鼙鼓:打击乐器,常用于军中。
- 黄巾:指黄巾军,历史上著名的起义军。
- 朝士:朝廷中的士人。
- 侍中:古代官职,负责侍奉皇帝。
- 貂细插:形容华美的装饰。
- 锦河山:美丽的河山,象征国家。
- 梨园:梨园指戏曲界。
- 南董:指南方的名士。
- 肉袒牵羊:古时祭祀时的仪式,象征献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5年-约1700年),字子文,号山人,江西人,清代著名词人、诗人,以婉约风格著称。其作品常涉及历史、政治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正值清朝统治稳固时期,政治形势复杂,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贺新郎》是陈维崧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与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岭对离宫绣”引入,画面优雅而又蕴含离愁,紧接着的“听鼙鼓鱼阳遗恨,乾坤罕有”,则展现出历史的沉重感,仿佛在诉说着对往日盛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黄巾初入洛”,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追忆,更是对士人社会地位的反思;而“谁把侍中貂细插,锦河山忍被军声透”则显示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担忧。整首词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对未来的迷茫。
在艺术表现上,诗中运用了对仗与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韵律感十足。结尾的“今日堂堂红烛里,正当年肉袒牵羊叟”,既是对现实的自嘲,也是对年轻人理想的呼唤,展现出诗人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岭对离宫绣”: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 “听鼙鼓鱼阳遗恨”:借助乐器声传达历史的沉重,鱼阳代表过往的遗憾。
- “记得黄巾初入洛”:历史回顾,暗示当时动荡的政局。
- “朝士马都如狗”:士人的卑微与无奈。
- “谁把侍中貂细插”:表达对权臣的讽刺。
- “锦河山忍被军声透”:对国家美好前景的忧虑。
- “八风舞,郎当袖”:描写自由与激情的追求。
- “梨园白发潜悲吼”:梨园艺人的悲哀与无奈。
- “谁信道千秋南董”:质疑历史的真实性。
- “马上弯弧争欲射”:表现出对未来的渴望与争斗。
- “捧降表夕阳亭候”:代表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 “今日堂堂红烛里”:象征着当下的庆祝与反思。
- “正当年肉袒牵羊叟”:反映出年轻人的理想与现实时的矛盾。
- “头暗触,屏风后”:暗示个人情感的复杂与纠结。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鱼阳遗恨”比喻过往的失落与遗憾。
- 对仗:如“八风舞,郎当袖”,增强了词的韵律与美感。
- 排比:多次提及历史事件形成强烈的历史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岭:象征高远与隔离,暗含离愁。
- 离宫:代表权力与孤独。
- 鼙鼓:象征战争与历史的悲哀。
- 黄巾:历史的象征,代表反抗与动荡。
- 梨园:艺术与人生的象征,反映文化的脆弱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岭对离宫绣”中“岭”指什么?
- A. 山
- B. 河
- C. 城
- D. 树
-
“黄巾初入洛”提到的“黄巾”是指?
- A. 一种花
- B. 一支军队
- C. 一种服饰
- D. 一种乐器
-
诗中“梨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戏曲界
- C. 一种建筑
- D. 一种风景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情感细腻而深刻。
- 《木兰花令》: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有着相似的主题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陈维崧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